劉丹
【中圖分類號】R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002-01
腦梗塞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類型,屬于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腦部血液供應出現障礙所導致的局部腦組織缺血以及缺氧現象,進而導致腦組織壞死或者軟化,患者會出現腦栓塞、腦血栓形成以及腔隙性梗死等現象,在全部腦卒中中所占比例較高,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出現大面積梗死,甚至伴隨偏癱偏盲、腦疝、四肢癱以及昏迷等現象,部分患者還會并發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腦水腫以及腎功能障礙,進而導致死亡。
一、腦梗塞概述
腦梗塞對患者的身心危害較大,主要是大腦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的大腦缺血以及缺氧現象,進而出現局部腦組織壞死,導致大腦功能出現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偏身麻木、偏身癱瘓、話語不清以及偏側視力下降等癥狀,受損大腦會決定上述癥狀的出現,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來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
對于未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的腦梗塞患者來說,要及時進行二級預防,防止再次發病,在飲食方面要增加對新鮮果蔬的攝入,適當進食豆制品以及肉類,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對其熱量的攝入進行嚴格控制,在此期間還要注意戒煙戒酒,進行適當的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檢,進而有效控制危險因素破壞血管。
由于腦梗塞復發率較高,及時有效的治療雖然可以再通血管,但仍存在引發疾病的危險因素,在梗死區受損的血管形成血栓的概率較高,進而會再次堵塞血管,患者接受治療后一年內復發率最高,所以需要及時進行預防。
二、腦梗塞前兆
腦梗塞發生的前兆有以下幾方面,一旦出現某種前兆就要及時送至醫院接受治療,避免導致病情惡化,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突然眩暈。
腦梗塞前兆中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眩暈,可發生于腦血管疾病前的任何階段,其中發生概率最高的階段為清晨起床時。另外,在洗澡后以及疲勞之后也極易發生,高血壓患者中的發病率較高,若患者在1~2天內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癥狀則會增加腦梗塞或者腦出血的發生風險。
(二)突然劇烈頭痛。
若患者出現突然性的劇烈頭痛,并且伴有嗜睡、抽搐以及昏迷現象,且近期存在頭部外傷史,并且患者頭痛的部位以及性質均出現突然的變化,在用力咳嗽時頭痛會加重,在夜間會由于疼痛劇烈而痛醒等現象時,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有效檢查治療。
(三)步態異常。
患者走路時步履蹣跚且腿無力也是腦梗塞前兆,若老年人突然出現步態變化且肢體麻木無力,需要及時就醫。
(四)哈欠不斷。
80%腦梗塞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不斷現象。
(五)高血壓患者鼻出血。
高血壓患者鼻出血次數較多且量較大,存在血尿以及眼底出血癥狀,可考慮為腦梗塞發生前兆。
(六)血壓異常。
患者血壓突然升高至200/120MMHG以上或者突然下降至80/50MMHG以下均為腦梗塞發生前兆。
(七)其他前兆癥狀。
除上述癥狀之外,若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嗆咳、疲倦、耳鳴、突然半身麻木以及嗜睡等現象時也要考慮為腦梗塞前兆。
三、腦梗塞預防
腦梗塞患者一旦發病就要及時救治并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再次復發,所以患者發病后,處于急性期時要指導其以平臥位臥床休息,保證良好的腦血流供給,進而有效降低腦組織缺血現象的發生。同時還要保持癱瘓肢體的功能位置,便于醫護人員進行關節以及患肢的被動運動。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進行主動康復鍛煉,在起床之后首先進行站立、患肢平衡以及行走方面的訓練,然后逐漸增加活動次數以及活動范圍,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協助其進行上下樓梯訓練,在充分鍛煉患肢的同時還可促進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腦梗塞患者的血管壁受損嚴重,管腔變得狹窄,隨著血壓的下降血流會逐漸減緩,血液成分的改變會增加血液的黏度,采用活血化瘀藥物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還可積極控制血壓,叮囑患者勞逸結合的同時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可促進疾病恢復,還可防止再次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