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013-02
過敏性疾病在當前已經是發生率較高的常見病,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的人群中,到醫院門診就診的人數中,患兒占據了較高的比例。小兒過敏后,不僅影響到正常的成長,還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因此,了解小兒過敏性疾病,明確小兒過敏性疾病產生哪些影響,如何進行診斷、預防和治療成為了醫務人員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簡單的說明。
一、什么是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是機體受到了不同途徑的刺激,如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觸等,導致機體的局部或全身發生強烈的反應,使機體功能出現障礙或組織損傷。在過敏性疾病患兒中,較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主要有小兒濕疹、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哮喘等,而這些常見小兒過敏性疾病中,小兒濕疹、食物過敏的發生年齡較早,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發生年齡則稍晚。臨床發現,小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常常是互相牽連的,這些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小兒存在著被稱為“特應質”的遺傳背景。相關研究表明,小兒在發生濕疹后,隨著病情的發展,將來發展成哮喘的風險大,是沒有發生濕疹患兒的25倍;若小兒是變異性鼻炎,則更容易發展為哮喘,且使哮喘惡化,增加急診的次數,并增加哮喘患兒對急救藥物的使用。對此,醫學界認為小兒發生變異性鼻炎和哮喘是一個綜合癥,只是發生在呼吸道的兩個部位。
二、小兒過敏性疾病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小兒過敏性疾病對小兒身體會產生較多的影響,若小兒是上呼吸道過敏性炎癥,就會造成淋巴組織增生,使腺樣體和扁桃體發生肥大,進而造成小兒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口試呼吸,咽部有刺激感和牙齒畸形的情況。如果小兒患有過敏性鼻炎,不僅睡眠質量下降,導致繼發性日間疲勞,而且影響小兒的情緒、記憶等。
三、小兒過敏性疾病如何預防?
(一)小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原因
1空氣污染原因。
過度的工業化加重了空氣污染,而空氣污染是小兒發生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因素,若室內污染,也會使小兒發生過敏性疾病。
2飲食結構原因。
由于年齡偏小,小兒身體的消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腸道壁具有較強的通透性,若小兒食入了身體不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微粒,就會增加過敏的發生幾率。
3幼兒接觸原因。
小兒的年齡在1歲以內,當與螨蟲、灰塵、花粉、真菌等戶內外的變應原接觸后,就會使身體產生變應性抗體——免疫球白蛋白E。
4寄生蟲或傳染病減少原因。
小兒身體在受到寄生蟲或某些細菌、病毒的感染后,免疫球蛋白的值會明顯升高。免疫球蛋白系統對寄生蟲、細菌、病毒具有防御的作用,但生活環境的改變、大量預防藥物的應用,使疾病譜發生了改變,在城市中因感染寄生蟲和一些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的下降,但免疫球蛋白系統的防御功能沒有丟失,依然存在,進而對花粉、螨、動物毛、食物等環境過敏源過度的防御,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失去平衡,造成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5藥物和化學制品原因。
醫學技術飛速發展,治療用藥的種類和使用的劑量也在上升,胃腸道外給藥方式,特殊藥物反復使用,增加了過敏反應的概率。我國疾病治療中,濫用抗生素的行為不僅使大量的耐藥菌株產生,還會使腸道內的菌群失去平衡,一些具有有抗過敏作用的物質,如干擾素等細胞因子不斷減少,進而使機體的抗過敏能力下降。在日產生活中,化學制品無處不在,如能夠洗碗洗衣服的洗滌劑、布匹、化妝品、農藥、塑料等,也會導致過敏的發生。
(二)小兒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方法。
小兒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方法中,重要的一點是預防與過敏原的接觸。對小兒來說,濕疹的發生和食物過敏與小兒對牛奶、蛋白的過敏有關系,因此,對于這些小兒,母乳喂養就更為重要,但一些母親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則在奶粉的選擇上,要選擇能夠深度水解的奶粉,或者是氨基酸奶粉。小兒的變應性鼻炎和哮喘的發生,多是吸入物變應原引起的,在室外,小兒的吸入物變應原主要是花粉、真菌;在室內,小兒吸入
物變應原主要有螨、動物的皮屑、昆蟲和真菌等。此外,一些家庭使用的床罩透過性好,導致小兒發生過敏反應,這就需要將床罩更換為透過性差的,改善室內的通風狀況,室內不要有地毯,控制室內的濕度,防止出現霉菌蓄積的情況,從而使室內的過敏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小兒過敏性疾病如何治療?
(一)小兒過敏性疾病的診斷。
對于過敏性疾病,目前的診斷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非特性診斷,另一種是特異性診斷。所謂的非特異性診斷,其方法與其他疾病的診斷有相似之處,但注意的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因素,癥狀的季節性因素、規律性因素、寵物因素、對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因素,以及家族是否有過敏史。如果孩子的父母中,有一個人有過敏史,那么孩子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幾率是40%,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有過敏史,則孩子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幾率也增加,大概是60%~80%。
特異性診斷是對診斷過敏原病因,這是過敏性疾病的診斷特色。檢查方式有體內診斷和體外診斷。體內診斷主要是進行皮膚試驗和皮膚點刺試驗,在做體內診斷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皮膚試驗前,詢問小兒家長小兒是否有嚴重不良反應史,觀察小兒當前是否處在過敏反應的發作狀態,若符合上述方面,則不要做皮膚試驗或點刺試驗,而是直接抽血做體外試驗。二是明確小兒在皮膚試驗前,是否停用撲爾敏等抗過敏藥物,或者含有抗過敏藥物成分的藥物3天,若是口服或靜脈用藥的小兒,則需要停藥1周以上的時間。三是小兒若有暈針史,則不宜做皮膚試驗,可以考慮抽血檢測。四是皮膚試驗完成15分鐘看結果,小兒家長不要帶著小兒遠走,可以在皮室外等候。至于體外診斷,則是采用抽血檢查血清體外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該方式的安全性高、痛苦小、檢測結果準確性高。
目前,皮膚試驗和體外診斷檢測方式是互為補充的,不能互相代替,都是檢測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只有當臨床表現、皮膚試驗、體外診斷的結果相一致,才能做出準確的特異性診斷。
(二)小兒過敏性疾病的治療。
臨床中,對于小兒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采取抗過敏治療,使用的治療藥物有糖皮質激素、H1抗組胺藥物、抗免疫球蛋白E抗體、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而且,使用傳統藥物治療的同時,檢查導致孩子過敏的因素,對此進行針對治療。當前,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方法中,有一種是免疫療法,該方法安全無痛,能夠減少發生過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