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對中草藥治療效用的研究越加深入。中藥治療疾病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在中醫藥發展中,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中草藥品種繁多,對許多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中草藥的使用也能夠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相關的研究表明,中藥的副毒作用會對腎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從而引起腎臟方面的疾病。因此,為了減輕中草藥使用對腎的損害,臨床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適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中草藥;腎損害;中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4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081-01
古人有言,是藥三分毒。中草藥對腎的損害在臨床上已經形成較為普遍的認識。中草藥腎損害與藥物積累和用藥計量過大有關。在中醫藥治療中,為了避免中藥引起的腎損害應該合理使用中草藥,防止藥物濫用。另一方面,中草藥產生的腎損害也與人們對中草藥的認識有關。大量的患者認為中醫藥治療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小,甚至沒有副作用。因此,在治療中可能會使用大劑量的藥物,從而對腎功能產生損傷。本文主要根據臨床治療中草藥對腎的損害,探討中醫藥治療和防治措施。
1 中草藥腎損害
在中藥治療中,對腎的損害主要為毒性反應。中草藥對身體的疾病有治療作用,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傷。中草藥造成的腎損害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中草藥腎損害在臨床上包括全身癥狀、泌尿系統癥狀、腎小球炎癥及腎小管疾病。全身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泌尿系統癥狀主要為腎衰竭和各種腎炎。另外,中藥腎臟損害還表現為腎性尿糖、水腫,蛋白尿等。中草藥腎損害在病理上表現為直接損害腎小管、腎小球,腎功能損害,以及腎炎樣改變等。
中草藥種類繁多,其中對腎功能產生損害的藥物也有許多種。中草藥造成的腎損害有誤用有毒藥物、不規范用藥、以及過敏體質等。中草中對腎有損害作用包括動物、植物以及礦物質三種。動物方面,如海馬、魚膽、蜈蚣等中藥會對腎造成一定損傷。植物中有雷公藤、益母草、天麻等。礦物質中有雄黃、朱砂、砒霜等。有些藥物是中藥治療中經常出現的藥物。雖然這些藥物對人體疾病有治療的效用,但是在使用中難免會對腎部造成一定損傷。在《中國藥典》中,關于草藥的毒性方面沒有全面的、詳細的記載。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常會把有毒的藥物誤以為無毒,而加劇了病人腎功能的損傷。再者,在中醫藥治療中,也會出現用藥過量的狀況。例如,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調經的作用,常用于女性的月經不調,胎漏難產等病癥。中醫藥治療中常用量為10到15克,而如果益母草的用量達到200克則會造成患者多器臟出血和腎衰竭,嚴重者則會引發死亡。中草藥用藥不規范還會導致積蓄中毒。有些中藥的排泄速度較為緩慢,排泄過程長。例如,馬錢子、朱砂等,長期服用后會在患者體內積蓄,從而造成腎損害。再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比較長,需要長期用藥。對于患者來說,中草藥產生的腎損害雖然較輕,但是長期下來會產生嚴重的腎損傷。除了中草藥本身的原因,造成患者腎損傷的可能還有患者本身的過敏體質?;颊弑旧淼膶χ兴幍姆磻嬖诓町?,一些敏感患者會對某些藥物出現中毒反應。體質狀況較差的人對藥物的耐受能力較低,常用量下也可能會導致中毒。
2 中草藥損害的防治和中西藥治療
2.1 中草藥損害的防治措施
針對中草藥腎損害,醫生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例如,普及中藥知識,進行規范用藥,科學、合理用藥。普及中藥知識是減輕腎損傷的中藥措施之一。中草藥的副作用相對西醫較小,但不代表沒有,長期用藥亦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因此,臨床醫生和患者要對中草藥有科學的認識,謹慎使用中醫藥治療措施,減輕中藥對腎造成的損傷。再者,在中醫藥治療中要堅持規范用藥。中醫藥的藥性較緩,使用相對安全。在中醫藥治療中,嚴格按照《藥典》對規定的用量和用藥,能夠減少致腎毒的癥狀。另外,對于可能產生的積蓄中毒的藥物,可以采用降低計量和間斷使用的方式。有些中草藥需要采取特殊的煎煮手段。例如,半夏、朱砂等,則需要嚴格根據煎煮需求。再者,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醫生需要認真了解其身體狀況,科學、合理用藥,避免出現過敏藥物。
2.2中醫藥治療
目前,中草藥腎損害的診斷和機制仍處于研究階段。臨床醫療中對中藥治療的了解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中草藥腎損害主要以預防為主,醫生合理、科學用藥,能減輕毒性反應產生的腎損害。再者,采用中醫藥治療是減輕腎損傷的另一個方法。在中醫藥治療腎損傷中,采用整體觀念,有效控制中草藥的毒性。最后,可以采用組方配伍的方式。例如,在二陳湯中,可以用生姜來減輕半夏的毒性,減輕其對腎的損害。另外,控制劑量也是中藥治療中常用來控制毒性的。在中藥藥理中,有‘極量‘臨界量等名詞,其用來控制藥的計量。通過合理的控制中藥用量,能夠對減輕中草藥的毒性,避免造成嚴重的腎損害。
為了避免中草藥腎損害,在疾病治療中,可以采用中西藥混用的方法。中西藥合理搭配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避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其中,治療腎損害的常用中藥包括解表藥、清熱藥、補益藥等。根據腎損害的狀況,合理采用治療的方劑,對癥下藥,減輕腎損害對病人造成的困擾。在中西醫藥治療中,辨證用藥可以有效控制中草藥的毒性。另外,在臨床實驗中,加強對中草藥腎損害的研究,幫助建立并完善腎毒性中草藥的診斷標準,了解中草藥腎損害的發病機理,以推動中藥治療腎損害的進程。
3 結語
中藥治療對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采用中藥治療中,應該對中草藥有清醒的認識,了解中藥的毒性和基本的用量。避免用藥劑量過大和長期用藥,避免簡單的中西藥混用。醫生在治療中,要根據病人的體質狀況,是否出現藥物過敏等,合理用藥,嚴格控制劑量。再者,在藥物治療中,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腎損害的癥狀,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處理,避免中藥對病人造成進一步的損傷。最后,如果患者出現腎損害,醫生需要根據病人的癥狀采取治療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崔太根, 王海燕, 尚明英. 藥典法定劑量關木通對大鼠腎功能及間質結構影響的研究[J]. 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02):1
[2] 戴希文, 饒向榮, 李深. 中草藥腎損害的現狀及對策[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01):60-61-62-63.
[3] 傅文錄, 劉宏偉. 中草藥性腎損害研究現狀與防治對策[J]. 湖南中醫藥導報,2000(07):10-1.2.
[4] 李愛群, 胡學軍. 中藥致腎損害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1998(02):2.4-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