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排日?麥麥提沙吾提 凱麗比努爾?祖農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療效。方法:選擇2017年3月-2019年3月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級量表(Barthel指數)評分、髖關節Harris評分。結果:Barthel評分、Harris評分在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Barthel評分及Harris評分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獨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早期綜合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獨立生活能力;肢體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7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099-01
腦卒中偏癱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主要由急性腦血管障礙引發。腦卒中偏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不僅給生理上造成影響,還會間接的影響患者心理。傳統的臨床護理方法只能簡單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卻無法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更沒有辦法調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因此,本文采取病例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9年3月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31例,年齡(53-72)歲,平均(6149±577)歲;病程(1.1-2.1)h,平均(1.33±2.4)h;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44-72)歲,平均(566±28)歲;病程(1.2-20)h,平均(149± 2.3)h。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1)合并傳染性疾病、重要臟器損傷或惡性腫瘤者;(2)合并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異常或伴有內分泌疾病者;(3)近1個月居其他藥物治療或入院資料不全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治療。每日按醫囑服用藥物,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用藥劑量,期間對出現的不良反應給予觀察;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進行日常生活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方法由:(1)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正確干預,幫助患者完成情緒轉變以及正確引導。(2)肢體康復護理。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對應的康復方案,并將其下發到患者手中,待患者翻閱后,對其中患者有疑問的地方給予耐心說明。除制定相應康復方案外,還要幫助患者進行肢體活動,具體活動強度根據患者當下的身體情況來制定[2]。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可以幫助患者每天進行兩次20-30分鐘的踝腕關節活動。活動過程中,以踝腕關節為主,并逐漸由健肢向患肢,大關節向小關節過渡。若患者病情逐漸康復,可幫助患者進行主動活動,期間也需要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若患者需要進行下床運動,可以讓患者自行借助物體活動,并從借助物體逐漸轉為手扶拐杖,最后實現徒步行走。(3)體位護理。根據患側與側臥位不同位置來進行相應的體位護理,但期間為避免肩關節因長期壓迫引發痛疼,需要保持肩胛骨內側與胸廓平面能夠與床鋪直接接觸。(4)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制定每日訓練計劃。訓練計劃只涉及到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漱、如廁、洗浴等即可。該計劃每日進行兩次,并保證每次有效進行30分鐘。除外,家屬還應針對患者的完成程度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用以緩解患者情緒。
14 觀察指標
根據日常生活能力評級量表(Barthel指數)與髖關節Harris評分標準對患者近期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其中Barthel指數主要以日常生活技能為主,涉及到如正常進食、正常穿衣、正常洗澡等10個方面。而Harris評分包含以下4個方面:疼痛程度、功能、活動度及畸形。兩者評分皆以100分為滿分,且分數高低與患者生活能力、肢體功能強度成正比。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及Harris評分比較
3 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3-4],75%左右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一定情況的偏癱、失語等癥狀。其中偏癱的發病率最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患者在發生急性腦梗死后,神經系統將會被沒有受傷的神經系統通過一定的學習后所取代,或是通過人體的全腦系統來對已經受損的神經功能進行承擔。而早期康復訓練對以上二者均有建立作用,絕大多數患者可在2個月左右完成。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Barthel評分與Harri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早期康護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積極效果,通過提高中樞神經的可塑性來加快腦部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使患者達到更好地治療預期。并且與以往的護理不同的是,除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外,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從多方面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Barthe]評分及Harris評分均顯著提高,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提高效果更加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肢體康復護理、體位護理、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身體狀況,緩和患者心理,從而達到幫助患者走向健康,實現正常生活的目的。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獨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敬偉, 楊巧華, 楊海英,等. 早期康復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7, 39(2):306-308
[2] 龍淼. 早期康復操對腦卒中偏癱患者Barthel指數和Fuel-Meyer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S2):322-32.3
[3] 楊金華, 孫轉妮, 楊香麗,等. 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療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15):2294-2296
[4] 趙麗華, 葉海峰, 杜衛杰.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河北醫藥, 2017, 39(2.1):335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