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要】目的:分析陰道鏡在HPV高危陽性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TCT正常,但HPV高危陽性的1.36例患者行陰道鏡檢查,觀察陰道鏡圖像異常給予陰道鏡下活檢,根據病理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對HPV高危陽性者是否存在上皮內瘤變進行分析。結果:以病理結果為標準,陰道鏡在HPV高危陽性患者中具有意義。結論:TCT正常,HPV高危陽性,仍有必要盡早行陰道鏡檢查,以期盡早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從而提高宮頸癌的檢出率,幫助患者及早治療確定方案。
【關鍵詞】HPV高危陽性;陰道鏡; 宮頸上皮內瘤變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18-01
近年來,我國罹患宮頸癌的婦女顯著增加,且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因本病早期無典型癥狀,容易被忽視,使得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對癥治療 。目前,在政府及醫務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接受宮頸癌的篩查,有效地使得廣大婦女及早發現宮頸病變并得到相應治療。當今,宮頸疾病檢查常用方式是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及人乳頭瘤病毒檢查(HPV)、陰道鏡及活檢病理此三階梯,可以幫助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從而使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準確率得到提高[1]。本次研究中,選擇TCT正常,而HPV持續陽性或者首次行宮頸癌篩查tct正常,但HPV陽性者行陰道鏡檢查作為研究對象,從而探查這些病人的宮頸疾病,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TCT正常,但HPV高危持續陽性;或者首次行宮頸癌篩查,TCT正常而HPV陽性的1.36例患者行陰道鏡檢查。入組患者中HPV高危陽性主要是16、18、31、33、52、58及、51、66、68型,其中HPV16、18陽性者共54例,31型陽性17例,33型陽性1.3例,52型陽性2.3例,58型陽性15例,51型5例,66型及68型共9例,年齡在25-53歲之間,平均年齡(341±46)歲,既往沒有子宮切除史、盆腔放射治療史、宮頸手術史;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癥患者;受試者對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用09%生理鹽水將外陰、陰道、宮頸表面分泌物清除干凈,觀察外陰、陰道壁及宮頸是否存在出血、糜爛、贅生物、白斑等。,觀察宮頸鱗柱交界,轉化區,繼以3%~5% 的冰醋酸浸潤宮頸,30 s 后動態觀察有無醋酸白色上皮,點狀血管,有無鑲嵌及異型血管等,用盧戈氏液涂抹陰道壁、穹隆及宮頸,觀察碘著色情況,對可疑陽性區進行點對點活檢并行病理檢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36例HPV高危陽性患者中,陰道鏡檢查提示慢性宮頸炎53例,CINI37例,CINII-III36例,1例宮頸癌,對此1.36例患者全部在陰道鏡下進行多點活檢,病理提示慢性宮頸炎59例,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者34例,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者41例,鱗癌2例。其中有9例低級別病變患者合并陰道壁低級別病變,15例高級別病變患者合并陰道壁低級別病變,2例鱗癌患者均合并陰道壁高級別病變。陰道鏡陽性74例,陽性率5444%,宮頸活檢陽性77例,陽性率5661%,陰道鏡擬診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差異
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由此得出結論,HPV持續陽性或首次查出HPV陽性者,盡管TCT正常,仍有必要行陰道鏡檢查。
3 討論
TCT、高危型HPV 均為目前宮頸癌篩查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技術,兩者聯合篩查可早期篩查出宮頸癌發生風險系數較高的女性,故而目前臨床上多推薦30歲后已婚女性行TCT及HPV篩查宮頸病變;有研究報道,HPV 感染與宮頸癌、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發生之間,存在緊密關聯[2]。高危型HPV 感染正常組織后,宿于鱗狀上皮細胞,病毒E6、E7蛋白與P53等抑癌物質結合并促使其降解,從而誘發癌癥[3]。本文研究中2例鱗癌HPV均為16陽性。
眾所周知,目前宮頸癌篩查如果TCT正常,而HPV16、18陽性直接推薦陰道鏡檢查;其余高危人乳頭瘤病毒陽性,則可1.2月后復查,如果仍然陽性,則推薦陰道鏡檢查。然而早在2016年豐有吉教授等即在婦科臨床質量控制培訓中提出,對于TCT正常,而HPV16/18/31/33/39/52/56/58等型別陽性者基于“保險“考慮給予陰道鏡檢查,必要時點狀活檢。因為臨床中TCT的準確性受很多因素干擾,如炎癥、性交、陰道沖洗等,另外臨床醫生取材部位及病理醫生的專業能力不同、主觀性強等特點對TCT的篩查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4],故而不能保證所有TCT結果的正確性,而且TCT的敏感性及陰性預測值較低。因此筆者認為臨床工作中,如遇到TCT正常,而HPV31/33/58等持續陽性或首次檢查者,無法論證感染持續時間者,仍應行陰道鏡檢查,否則可能導致部分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宮頸癌的漏診誤診,直接延誤這部分病人的診治。
綜上所訴,目前宮頸癌發病率逐漸增高及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等趨勢,成為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5]。作為基層醫務工作人員,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做好宮頸癌篩查,如何幫助病人及早發現宮頸病變,以期及早治療宮頸病變。
參考文獻:
[1] 范立惠.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篩查和診療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7):157-158
[2] 梁慧,劉福民,周健,等.3D-CPA、HR-HPV 及TCT 聯合檢測對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及早期宮頸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7):2846-2850
[3] 洪威陽,胡敏.HPV、TCT、陰道鏡診斷宮頸上皮瘤變及宮頸癌的價值[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6):1.272-1.274
[4] 黃佩芬,陳蓮芬,甘釗杏,等.高危型HPV 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09):54-55
[5] 劉志紅,鄒艷芬.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與高危型HPV 檢測早期篩查宮頸癌前病變的對比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08):1 269-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