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50例/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家庭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介入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結果:患者在介入不同護理干預后,對比和分析患者FPG、飯后兩小時PBG以及HbAlc等指標,干預組患者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公共衛生衛生護理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介入和實施,可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穩定血糖指標同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社區公共衛生護理;2型糖尿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40-01
伴隨我國人口逐漸呈老齡化趨勢發展,2型糖尿病已成為較為常見的多發疾病,不僅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也會伴隨病情發展引發其他糖尿病綜合征,為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隱患。臨床研究表明,應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及時的控制,以預防其他并發癥發生,就應加強患者日常管理工作。社區公共衛生護理的干預幫助患者提高了對疾病的認知,提高自身日常管理,提升治療依從性,從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效果顯著。因此,本文針對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出以下分析[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50例/組。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齡均在59~72歲,平均年齡(6947±308)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01±395)年;干預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7517±403)歲,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47±369)年。兩組患者均確診患有2型糖尿病,并排除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對所有患者病程、血糖指標等基線資料比較和恩熙,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行護理方案內容、調查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開展不同的護理形式,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家庭護理。干預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介入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第一,對所有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和調查,了解患者的用藥安排,飲食習慣,運動內容和日常的血糖指標變化。患者的個人信息和基本情況進行調研,并在社區建立相關的健康檔案,成立社區公共衛生戶里小組,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第二,通過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對患者及其家屬宣講糖尿病基本知識和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治療理念,積極配合治療方案的開展,去護理人員定期組織義診,對患者的血糖指標水平進行監測。
第三,社區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制定健康的,合理科學的飲食方案和生活作息。并讓家屬參與到公共護理模式當中,共同監督患者的生活習慣。促進患者多攝入低糖,低脂,低鹽,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第四,為穩定患者的血糖指標,避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制定相關的有氧運動內容,內容安排應以患者個人體質而定。
第五,在整個護理期間,社區護理人員應做好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工作。定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避免患者負面不良情緒和心理的發生。
1.3 療效判定
將兩組患者血糖各項指標進行記錄,在采取不同護理方案后,根據患者FPG、飯后兩小時PBG以及HbAlc等指標的變化,對護理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對患者生活習慣和用藥方案等內容做出統計,判斷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評價護理方案內容的實施成效。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x±s),t檢驗,計數資料:率(%),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在介入不同護理干預后,對比和分析患者FPG、飯后兩小時PBG以及HbAlc等指標,干預組患者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2型糖尿病也被稱之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發生于35至40歲之后,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因素和生活方式等,患者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器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患者早期發病癥狀并不明顯,僅有輕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應及時做好干預措施,避免引發其他心血管并發癥[2]。
針對2型糖尿病疾病,多采用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以達到自身管理的目的,從而控制和穩定血糖水平。臨床上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常規家庭護理基礎上介入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首先,由社區護理人員成立專業的護理小組,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和了解,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病情進行跟蹤和調查,隨時監測患者各項指標變化;其次,社區護理人員對患者飲食,運動訓練,生活作息以及用藥等進行指導,以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護理理念,加強患者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提高用藥和治療的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也會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以減輕長時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不良情緒;最后,社區公共衛生護理模式的介入聯合家屬共同參與對患者的監督與管理當中,做到無病預防,存在隱患積極治療的目的。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加強了患者對疾病預防的認識,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自我管理模式,有效的穩定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3]。
綜上所述,在介入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后的干預組患者各項血糖水平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社區公共衛生護理開展,提升了患者預防疾病意識,加強了社區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聯動性,共同參與2型糖尿病的監督與治療中,進而有效的穩定血糖水平,也提升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柯潔.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服藥依從性、行為習慣及療效的社區護理干預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6):317-318
[2] 靳敏,劉素珀.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質量及睡眠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04):465-467
[3] 張錦霞,蔡文.社區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