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摘要】目的:對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我院對收治的72例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患者進行分析,患者就診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對這些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36例,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36例,實施肺炎觀察與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和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實驗組中,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為6%,而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為26%,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值<005,統計學意義顯著。此外,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005。結論:通過對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放射性肺炎患者實施肺炎觀察與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不良癥狀發生概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54-01
前言:良好的護理服務能夠保證放化療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降低患者不良癥狀的發生概率,提高治療效率。對此,為了探究放射性肺炎觀察和護理措施在臨床中的實踐運用,本研究對72例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放射性肺炎患者進行分析,其具體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對象選擇
我院對收治的72例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患者進行分析,患者就診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對這些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36例,實驗組患者36例。在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在33-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歲;食管癌患者10例、肺癌患者8例、縱膈淋巴癌患者7例、乳腺癌患者1.1例。在實驗組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3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食管癌患者1.1例、肺癌患者9例、縱膈淋巴癌患者6例、乳腺癌患者10例。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P值>005。
1.2 實施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實施放射性肺炎觀察和護理,主要內容有:(1)放療前護理[1]。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明確掌握,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治療手段、方法、效果和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告知患者常見并發癥護理和預防,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掌握患者病史,依據其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放療方案。(2)放療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心率、呼吸、體溫等)進行密切監測,針對合并糖尿病、肺部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加強患者肺部體征、痰液、呼吸功能、體溫等監測。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保證室內空氣暢通,合理控制濕度和溫度,指導患者用鼻吸氣,用嘴巴呼氣,通過反復練習改善患者肺功能。在放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痰液性質和顏色進行密切監測,加強夜間巡視,鼓勵患者多喝水,必要時可為患者服用鎮咳劑止咳。此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和飲食護理。叮囑患者臥床休息,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氧療,同時使用抗生素預防肺部炎癥,在給藥過程中要控制用藥時間和方法,并對患者不良癥狀進行監測。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鼓勵患者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忌辛辣,少食多餐[2]。(3)放療后護理。放療后患者容易出現放射性肺炎,針對該并發癥主要以預防為主,在放療過程中要控制急性期反應,放療后要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和護理,有效預防感冒,以降低肺部感染發生概率。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概率進行統計和比較。
14 數據分析 對以上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200,用百分號代表計數資料,用T檢驗進行兩組差異性比較,當結果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概率進行比較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值<005,如表1所示:
3 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胸部腫瘤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同步放化療是該疾病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但患者可能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如放射性肺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本研究對放射性肺炎觀察和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明顯低于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005。綜上,通過對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放射性肺炎患者實施肺炎觀察與護理,降低不良癥狀發生概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崔桂琴.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的觀察及臨床護理分析[J].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2018,18:103-105
[2] 吳德香.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并發放射性肺炎的觀察及護理體會[J].實用臨 床醫藥雜志,201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