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奉仙
【摘要】目的:觀察并探討CT室護理的安全因素,并就其防范措施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選擇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檢查的4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組20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及安全教育,對照組患者采用了CT室常規護理,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的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藥物外滲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研究組患者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藥物外滲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更低,P<005。結論:CT室護理人員應注重安全教育和護患溝通,不斷提高責任意識,嚴格執行相關工作規章要求,提高緊急事件處理能力,進而消除CT室護理安全隱患,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關鍵詞】CT室;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1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74-02
護理安全指在實施護理活動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規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近些年,CT檢查和患者數量顯著增長,所以對其潛在的護理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實施針對性防范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2]。本文選擇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檢查的40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CT室護理安全隱患因素,并予以針對想防范措施,具體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CT檢查的4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組200例。研究組患者(200例)中女性患者99例,男性患者101例;年齡最小者35歲,年齡最大者72歲,平均年齡(5648±367)歲;盆腔臟器CT檢查36例,腹部CT檢查44例,心血管系統CT檢查72例,神經系統CT檢查48例。對照組患者(200例)中女性患者102例,男性患者98例;年齡最小者36歲,年齡最大者74歲,平均年齡(5656±362)歲;盆腔臟器CT檢查35例,腹部CT檢查46例,心血管系統CT檢查70例,神經系統CT檢查49例。兩組患者基本信息并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良好配合行為;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無相關禁忌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②合并溝通或認知障礙;③臨床資料缺失。
1.2 方法
對照組CT檢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具體包括:做好檢查前準備,向患者介紹CT檢查注意事項,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監護CT護理人員履職情況以及規范化處理各種意外事件等。
研究組CT檢查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管理,具體包括:⑴提升安全意識:科室或醫院應定期組織CT室護理人員開展常見醫療事故處理及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講座,在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從而增強其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另外,每個月月末應開展護理工作研討會,對CT室出現的典型不良風險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和防范措施,保證護理質量。⑵增強專業能力:定期組織開展護理人員專業培訓,學習并熟練掌握各種緊急預案,通過情景模擬演練提高護理人員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的綜合處理能力,并依據CT室特點制定系統性培訓方案,保證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綜合素養。⑶建立并實施完善的規章制度:每個月定期對CT室護理質量進行檢測,在月末護理研討會上進行探討,分析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并制定相應改進和處理方案,及時排查CT室潛在的危險因素,保證患者護理安全。⑷加強護患溝通: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在CT檢查前詳細告知患者檢查流程及準備注意事項,在檢查過程中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檢查后及時告知患者檢查結果等。⑸加強造影劑監測:在檢查之前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并在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嚴密監控,一旦出現過敏先兆及時搶救。
1.3 評價標準
⑴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⑵藥物外滲情況;⑶患者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低表明患者滿意度越低。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分析處理均采用SPSS 2.30,兩組患者藥物外滲發生率、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等數據分析均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藥物外滲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更低,滿意度更高,P<005,具體數據分析如表1所示。
3 討論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CT室護理安全因素主要為:①護理人員安全意識缺乏:護理人員不重視CT檢查安全,部分護理人員甚至缺乏相應專業護理知識,致使發生意外事件時不能沉著冷靜處理,從而顯著增加了護理安全風險;②護理潛在安全隱患:CT室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高等均會導致其相關操作不規范,極易引發護理安全事故[3]。
本次研究中主要從加強造影劑監測、加強護患溝通、建立并實施完善的規章制度、增強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和安全意識等多個方面展開CT室護理安全管理,保證患者知情權,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安全隱患,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更高,且藥物外滲和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更低,進一步提示了CT室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CT室護理人員應注重安全教育和護患溝通,不斷提高責任意識,嚴格執行相關工作規章要求,提高緊急事件處理能力,進而消除CT室護理安全隱患,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孟祥鴻.探討CT室檢查中行責任制護理安全管理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2):144-145
[2] 王群,李結,楊培文,謝強.風險護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7,7(05):1.32-1.34+1.38
[3] 丁桂清.CT室護理工作應如何避免護患糾紛[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5):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