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
【摘要】本文以某縣兩個社區內隨機抽取的 1.2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比的方式,對社區糖尿病護理綜合干預的效果進行了研究,以期加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保證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生活。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護理;綜合干預;血糖控制
【中圖分類號】R8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76-01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的一種,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專門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過藥物以及嚴格的生活管理來控制患者的血糖,維持患者的正常生活。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了某縣兩個社區服務社中近1.2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在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43 人,女性患者 77 人,整體的平均年齡在 64 歲左右。
如果按照文化程度劃分,大專以下人員 6 人,中專 2.2人,初中以下水平的 92
人。其中經濟狀況良好的62 人,一般的 46 人,較差的 1.2 人。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平均劃分的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選取標準是按照我國醫學會制定的相關標準要求開展的。剔除標準為:本次研究中,將配合度較差、無法堅持規定養護時間的老年患者予以剔除;將患有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心腦血管及腎臟疾病等患者予以剔除;將存在其他護理干預的患者剔除。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觀察組中,成立較為專業的社區護理干預小組,人員配置為 2 名醫生+3 名護士+2 名志愿者。具體的干預護理方法有:
1)定期開展糖尿病學習活動,讓糖尿病患者更多的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在活動現場配備專業的醫護人員負責答疑解惑,并對患者進行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的測量,同時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合理性建議,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2)開展定期家訪工作,動態化管控患者病情,不斷調整干預護理的內容。
3)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食譜,并要求患者戒煙戒酒,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4)控制患者鹽分攝入量,監督患者血糖情況。
5)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并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從而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
6)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體脂數應控制在每平方米 185-2.4 千克之間,對于超出這一范圍的患者要采取合理的減脂措施。
7)患者家中應常備便攜式血糖儀,按照規定要求定時進行血糖檢測,并做好相關記錄,實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患者應根據醫生囑托按時服用控制藥物,并調整飲食習慣,控制血糖。
8)按月開設心理輔導講座,安排專業人員答疑解惑,對于較為孤僻的患者或患有抑郁的患者,要加強單獨溝通交流,及時緩解患者內心壓力,提高護理治療效果。
9)通過各種渠道對患者展開指導和監督工作,如電話、微信、QQ 等,以便于及時掌握患者身體狀況,科學調整干預護理方案。
10)在社區宣傳欄內張貼相關海報或宣傳畫,發放糖尿病防治手冊,定期開展教育活動,以加深人們對糖尿病的認知,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
14 觀察指標
在干預護理一年后,對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率進行分析、比較
15 血糖判定標準
空腹血糖控制情況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理想值,每升小于 60mmol;二是標準值,每升控制在 60mmol-70mmol 之間;三是異常值,每升超過 70mmol。而血糖控制標準則以空腹血糖地域每升 70mmol,餐后 2 小時血糖低于每升 1.11mmol 為基準。
16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 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開始護理干預前,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觀察組為 792±106,對照組的相關數值為 787±102,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護理一年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實行血糖檢測,觀察組的數值為 682±086,血糖理想率 18,血糖標準率 26,血糖不正常率 16,整體達標率在 7333%;對照組的相關參數分別為 766±098,1.1,20,29,5167%。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組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血糖水平及控制有效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糖達標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幾年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并已經成為僅次于腫瘤、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嚴重疾病。糖尿病的出現使患者長期處在高血糖的 狀態下,進而導致患者自身器官發生不同程度的病變和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現階段,我國在糖尿病治理上,主要采用的方式為相關知識教育、自我檢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及藥物治療。其目的是加深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加強其依從性,避免病情的惡化。
目前,受到年齡、思維模式、教學程度、經濟狀況、病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相對較差,配合度也相對較低,影響了糖尿病干預護理的效果。基于此,有必要提高社區服務質量,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防治建議和措施,讓患者樹立積極的態度,培養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從而實現血糖水平和血糖達標率的有效控制,為糖尿病干預護理功效的發揮奠定基礎,為我國糖尿病治療提供依據和幫助。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社區干預護理活動的開展,能夠更好的提升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達標率,降低血糖水平。這足以說明干預護理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身體素質。另外,在本次研究中也充分證實了糖尿病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密切聯系。而通過對患者進行知識講解、飲食控制、血糖檢測以及心理護理等社區干預護理工作后,能夠更好的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力度,讓患者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有效提高糖尿病控制質量。因此,應加大社區干預護理的推廣力度,讓患者明確了解干預護理的重要性,進而全面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
總之,在糖尿病治療中,通過社區干預護理的融入,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達標率,進而增強患者的抵抗能力,優化其身體素質,最終有效緩解病情,改善患者整體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游敏儀,鄒光鋒,歐惠珍.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醫療裝備,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