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目的:討論并分析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血涂片細胞形態學聯合應用在血常規檢驗中的具體價值。方法:將在我院檢驗科進行血常規檢驗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其血樣標本后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驗,然后利用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方法對血樣標本進行復檢,對兩次檢驗的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分析,然后描述各樣本的細胞形態學特點。結果: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法和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法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20%和1.20%,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陽性率顯著高于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陽性率(P<005);全自動細胞分析儀結果為陰性的樣本的鏡檢結果和血細胞分析儀結果的相符性較高(P>005)。結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可優劣互補,提高血常規檢驗的準確性,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關鍵詞】血常規;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涂片細胞形態學
【中圖分類號】R4 4 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16-01
血常規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本依據,其可對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等各項指標進行數量、形態以及分布的檢查[1]。現今,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發明和更新,臨床上大多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驗。其操作簡便,分析種類齊全,但該儀器對于異常細胞形態的檢查準確性尚有待提高[2]。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可對異形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幼稚細胞等血細胞分析儀無法識別的異常細胞進行檢驗[3],從而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彌補。為了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的具體檢驗價值,本研究以我院需進行血常規檢驗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均需進行血常規檢查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齡為(5372±405)歲。
1.2 研究方法
選用Bayer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驗,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然后進行血涂片復檢:囑患者露出肘部,護理人員采取真空抽取的方法對患者的肘靜脈血進行收集,收集管為乙二胺四乙酸二鉀鹽真空抗凝管。將其搖勻后靜止于室溫下,1h后對其進行染色處理,并在顯微鏡下對各種細胞的數量、大小、形態以及分布等情況進行觀察,并利用顯微鏡計數法進行各種類細胞的計數,其中白細胞的分類計數需嚴格按照標準進行。
1.3 復檢標準
(1)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中任一項指標出現異常變化,但分析儀未出現報警;(2)紅細胞分類出現異常情況;(3)分析儀出現警報,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計數以及直方圖均出現異常;(4)血紅蛋白濃度超過150g/L或小于60g/L,平均紅細胞體積超過100fl或小于70f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種方法的檢出率和相符性均采用X2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當P<005時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對比
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法和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法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20%和1.20%,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陽性率顯著高于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陽性率(P<005)。見表1:
2.2細胞分析儀陰性結果的鏡檢結果
全自動細胞分析儀結果為陰性的樣本的鏡檢結果和血細胞分析儀結果的相符性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是現金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儀器之一,其可對血液中各種類細胞技術、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體積、平均血紅蛋白量等進行檢測,結果準確性高且操作十分簡便[4]。但其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缺陷,其對提及過大以及存在異常嚴重細胞核問題的細胞無法進行識別,導致其結果提高了假陽性率,不利于該部分患者的診斷和治療。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可對血涂片中各細胞的形態進行觀察,在與正常細胞形態的對比中發現異常細胞,以提供診斷依據。本研究以我院檢驗科收集的100例患者的血樣作為研究樣本,對其進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之后進行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復檢,其結果為: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法和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法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20%和1.20%,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驗陽性率顯著高于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驗陽性率(P<005);全自動細胞分析儀結果為陰性的樣本的鏡檢結果和血細胞分析儀結果的相符性較高(P>005)。該結果表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可優劣互補,提高血常規檢驗的準確性,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鐘凱, 鐘偉紅. 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應用意義探究[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7, 2.4(10):150-151
[2] 佚名. BC-5800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警示標志與參數在異常細胞檢測中的作用[J]. 檢驗醫學, 2018, 33(3):2.19-22.1
[3] 夏紅艷.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80):1.30
[4] 詹學良, 潘寶龍. 血液分析儀聯合血細胞形態觀察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J]. 云南醫藥, 2017(3):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