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要】 目的:優化門急診輸液流程實施效果觀察。方法:于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月收治的門急診輸液室患者中,隨機抽取 160 例,分為參照組 80 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 80 例優化輸液服務流程。對兩組患者滿意度及輸液不良事件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相對比參照組,患者滿意度高,輸液差錯率低。結論:門急診輸液室中的患者采用優化護輸液流程,有利于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提高門急診輸液室就醫輸液安全性,提急診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門急輸液室;優化輸液流程;提高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8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17-01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隨著時代的日益進步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我院門診量的不斷上升,門急診的輸液量也日益增加,門急診輸液量每日達400-500人次,門急診輸液室是醫院的前沿窗口,,輸液室護理人員工作量大,一旦再遇上患者及家屬情緒化,立刻引發護患糾紛問題。針對醫院護理服務要求從基礎護理著手,不斷根據患者意見及醫院發展,優化門急診輸液流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160例自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門急診輸液室患者作研究樣本,分為各 80例的參照組和觀察組。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 40/40,年齡 19-68 歲。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40/40,年齡 19-68歲。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常規性護理,主要包括患者等待輸液時的一系列流程。
觀察組:采用優化門急診輸液流程,具體方法:(1)引進現代先進電子輸液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化管理。首先,患者在門急診輸液時,利用就診卡掃描,核對患者基本信息,打印輸液條碼標簽、巡回單,并粘貼與輸液袋上,有效避免醫生字跡不清造成差錯以及輸液袋混淆。更換補液時移動終端掃描條形碼核對患者輸液信息,以便及時調取數據。密切觀察,加強巡視。巡視崗位的護士負責巡視大廳,做到“三有數”即對輸液患者特殊用藥、更換液體、拔針時間心中有數[1],。三及時”即巡視觀察、調節滴速、換藥拔針及時,同時巡視護士還應處理好患者更換座位的問題。其次座位信息齊全。可由接藥區護士根據計算機座位平面圖顯示安排椅位并進行標識,入座椅位為藍色,未人座為白色。輸液結束時由輸液區護士在大廳內點擊計算機進行銷號,此座位即變為空座標識,同時此信息會傳遞至接藥區,供下一位患者選用。第三施叫號系統可使病人及病人家屬根據輸液序號來到輸液等候區域,避免了病人輸液時排隊無序,插隊,混亂,吵雜的現象。護士只需簡單按一下呼叫鍵就可按序呼叫病人前來輸液,避免人工排隊叫號。第四患者呼叫系統每個座位旁安裝一個無線呼叫鈴,患者換輸液袋或出現不適癥狀需呼叫護理人員時,通過座椅或者床邊按鈕,護理人員終端接收,處理突發情況。(2)護患關系優化:從護理工作模式入手,實行彈性排班,護士人數,合理配置護理人員,以緩和人員不足引發的矛盾。根據門診不同季節護理工作量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人員,改善超負荷狀態,控制由于護士身心疲憊導致的差錯[2]。
1.3 觀察指標
對于患者滿意度和輸液不良事件進行觀察。
患者滿意度:應用門急診輸液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表,100 分制,評分 90分以上視為滿意,80-90 分視為較滿意,75 分以下不滿意。
輸液不良事件:針對輸液過程中出現的輸液差錯進行評估,主要包括:錯拔、漏換。
2 結果
2.1 患者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 9375%,參照組 81.25%, 見表 1。
2.2輸液不良事件分析
觀察組患者輸液漏接 1 例,漏換1例,發生率25%,而參照組錯拔 3 例,漏換 4例,發生率875%,觀察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比參照組低。見表 2。
3 小結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相對比參照組,不僅患者滿意度高,且觀察組錯拔及漏換事件發率低,有效確保輸液安全性。原因分析:優化輸液服務流程、優化輸液服務、優化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門急診輸液室患者采用優化輸液流程,針對的是傳統輸液流程中的安全隱患以及護患矛盾沖突點,它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輸液的安全性,滿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減少了醫療糾紛和差錯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樂美芬.輸液患者的服務過程管理初探[J].護理管理雜志,2003,3(4):57.
[2] 周雪芬運用PDCA循環法提高門診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 0):67--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