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元 許萍

【摘要】目的:比較在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采取氣管插管全麻與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需行肱骨骨折手術患兒7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組,對照組(n=32)采取氣管插管全麻,觀察組(n=38)采取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蘇醒時間短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躁動發生率為105%,嗜睡發生率為79%,明顯低于對照組344%、250%,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相較于氣管插管全麻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廣價值。
【關鍵詞】喉罩全麻;臂叢神經阻滯;氣管插管全麻;小兒肱骨骨折手術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18-01
肱骨遠端內外踝上方為小兒肱骨踝上骨折主要部位,6~14歲兒童為主要發病群體。資料稱在兒童肘部骨折中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發生率>55%,在全身骨折中占比>30%[1]。夾板外固定、手法復位為傳統方法,但術后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較易發生,影響患兒術后生活質量。近年來臨床逐漸采取手術治療小兒肱骨骨折,有一定效果,但術中麻醉方式的選擇為重點所在。氣管插管全麻為常用麻醉方法,麻醉風險較大。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臂叢神經阻滯同樣常用,但患兒年幼,依從性差且恐懼感強烈,對盲探式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臨床開始采取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現選取患兒70例,詳述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需行肱骨骨折手術患兒7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組,對照組(n=32)采取氣管插管全麻,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為2~16歲,平均年齡為(86±27)歲。觀察組(n=38)采取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為3~15歲,平均年齡為(80±2.1)歲。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兩組常規開展術前處理,術前4h禁水、6~8h禁食,術前05h肌注001mg/kg阿托品,將靜脈通路構建出來后輸注09%氯化鈉注射液。進入麻醉室后對觀察組患兒開展麻醉誘導,使用008mg/kg維庫溴銨、02μg/kg芬太尼及2mg/kg丙泊酚,將喉罩置入后控制患兒呼吸。而后開展臂叢神經阻滯,掃描于超聲下,于探頭側方刺入穿刺針,于超聲圖像引導下對進針角度予以調整,抵達目標神經后開展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應用2mg/kg2%羅哌卡因,術中維持麻醉主要通過靜脈泵注瑞芬太尼與丙泊酚,用藥停止于術前5min,自主呼吸恢復后將喉罩拔除。對照組采取氣管插管麻醉,麻醉誘導用藥與觀察組一致,氣管插管后與麻醉機相連,對患兒呼吸予以控制,術中維持麻醉主要通過靜脈泵注瑞芬太尼與丙泊酚,用藥停止于術前5min,自主呼吸恢復后將導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躁動、嗜睡等發生率,統計兩組術后VAS評分及蘇醒時間,VAS評分為0~10分,分數越高代表越強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2.10統計學處理上述數據,用n(%)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開展組間比較;用標準差(x±s)以及均數(±)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開展組間比較,若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見表1。
2.2兩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合理選擇麻醉方式十分重要,臂叢神經阻滯是常用術式,但小兒配合度差,影響手術的正常開展。且單純使用該麻醉方式會出現阻滯不全、血流動力學較大波動及鎮痛不夠完善等情況,甚至產生局麻藥中毒現象,不利于患兒生命安全[2]。基于此增加喉罩全麻,相較于傳統麻醉方式喉罩全麻優勢在于對體位要求低及操作簡易等,且較少影響患兒血流動力學,不會過度刺激患兒咽部黏膜。喉罩發明自英國,為新型通氣道器具,可有效隔開呼吸道與消化道,其結構形式介于氣管導管與面罩間,其原理為喉罩結合于患者喉部后產生封閉空間,產生機械氣壓便于患兒呼吸,亦可將自主呼吸保留下來。
在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用喉罩全麻替代氣管插管,亦可將患兒通氣構建出來,其特點如下:①操作簡易,無需接受長期專業訓練,也無需特殊儀器便可插入,無需喉鏡輔助將聲門暴露,防止機械損傷氣管壁與咽部軟組織;②相較于面罩,喉罩通氣不會被口腔舌體及鼻腔干擾;③置入喉罩無明顯刺激,不會誘發嚴重分泌或排斥反應,不會明顯抑制氣管纖毛運動,術后排痰順利,可減少肺部并發癥;④相較于氣管插管,患兒對置入喉罩耐受性更強,不會刺激氣管黏膜,肌松要求較低,有恒定的麻醉深度,可減少全麻藥量,加快麻醉蘇醒,便于術后呼吸恢復;⑤插拔時由較輕微的心腦血管反應,應激反應較輕。上述特點均適合患兒。本組結果表明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蘇醒時間短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躁動發生率為105%,嗜睡發生率為79%,明顯低于對照組344%、250%,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報道相近[31]。
綜上所述,在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相較于氣管插管全麻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敏.喉罩全麻復合臂叢神經阻滯與氣管插管全麻在 小兒肱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0):1404-1405
[2] 孫大鵬,史學兵.超聲定位與神經刺激器在小兒肱骨骨折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云南醫藥,2018,39(3):22.1-222
[3] 王翠寶,魏南服,余亞丁, 等.兩種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方案在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2):292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