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剛萬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2.4-02
某患者女性,60歲,患者自述近段時間發現頸部甲狀腺區域有硬結,并伴有不適感。隨著時間發展,幾天后硬結區域不斷擴大,且出現了明顯疼痛。患者入院檢查之后顯示甲狀腺右葉出有40×20cm的結節,并且左葉還有兩個小結節的存在。經過臨床診斷后判定為甲狀腺囊性結節(3級)。超聲所見結果包膜整齊光滑,實質回聲均勻,雙側頸內靜脈未探及明顯異常的腫大淋巴結。
一般情況下甲狀腺疾病分為彌漫性疾病與結節性疾病兩種類型,超聲檢查也是常用的甲狀腺結節診斷方案,在診斷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超聲圖像所表現出的特征,結合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來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判定。但不同醫生的臨床經驗與專業背景存在差異,基于超聲圖像的診斷也可以給醫生提供更加客觀的參考性意見。利用超聲檢查手段對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指標較多,且當患者符合其中多數的指標后,就可以基本判定為惡性,因而具體的判斷過程中還應結合結節形狀、紋理特征等關鍵的參數信息,綜合這些指標來進行區分。具體而言:
從成分來看,良性結節為囊性、海綿樣,惡性則為純實性;
從回聲來看,良性表現為高回聲、等回聲,惡性表現為低回聲或極低回聲;
從形狀來看,良性表現為規則,邊界和邊緣比較清晰,惡性則表現為邊界不清晰、邊緣不規則的狀態。
從鈣化指標來看,良性結節粗大強回聲形態顯著,而惡性結節表現為點狀鈣化。
我們從臨床的診斷工作來看,需要綜合考慮多項指標,如果在一般診斷中的某些特異性較差的內容,相同指標的判定也能為臨床提供良好的信息。例如通過深度神經網絡可以在圖像的基礎上提取統一類型的圖像特征,并且通過這些特征來實現圖像的分類,這顯然比傳統的診療方案具有更可靠的精度與效果,完成分類任務。因此我們利用超聲對甲狀腺結節進行診斷時,具體的思路也需要圍繞形態、內部回聲、內部結構、邊緣、鈣化灶、結節大小、生長速度、淋巴結轉移等。在流行病學的研究過程中,如果使用高分辨率超聲,可以在隨機選擇的人群中發現甲狀腺結節的存在,同時對臨床評估的結果產生影響。目前臨床病例的分析結果中,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癌發病率診斷較高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診斷敏感性提升所導致。在超聲應用于甲狀腺結節之前,常用檢查為觸診方案,如果結節直徑在1厘米以上時可以直接通過觸碰而感受。不過該方案的局限性非常顯著,一旦結節在甲狀腺的位置出現差異,或是患者頸部結構比較特殊,此方案可能帶來一定的誤差。對于良性和惡性的診斷核心也在于將一些可疑結節進行分析,然后將大于1厘米的結節進行FNA,然后通過對甲狀腺內額外病灶的發現,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術前處理、術中處理,如果要完全切除腫瘤,也不會存在明顯的技術難題,避免了患者因疾病產生的局部復發情況。對于超聲診斷來說,對于甲狀腺的全面掃查需要保持徹底。因為甲狀腺的外形特殊,有接近50%左右的甲狀腺在峽部上緣區域存在尖端朝上的錐狀葉,部分甲狀腺甚至還有異位的可能性。所以從其解剖特征為基礎進行判定也能提升全面掃查的準確性,否則必然會遺漏在某些特殊部位的結節。我們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也建議將頸部外側區域的淋巴結納入掃查范圍之內,讓不同的評估指標變得更加規范化。
甲狀腺結節的數量分為單發、多發,單發結節多見于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而多發結節則主要見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多發性腺瘤當中。不過結節數量對于良性、惡性的診斷結果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因為甲狀腺惡性結節同樣可以多灶性發病或伴有其它問題。所以具體的診斷指標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大小。結節大小體現的是結節的生長速度,在縱斷面進行測量。如果出現聲暈,則測量時還應該考慮到聲暈厚度和周邊區域是否受到結節侵犯等。結節大小在良性、惡性結節中雖然不具有非常明顯的診斷意義,不過一旦結節在短期內出現異常增加或縮小,仍然可以考慮是否是良性結節出血,從而為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
(2)形態。結節形態和其生長類型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縱斷面、橫斷面和冠狀面的表現形式都有所區別,其形態也可以被劃分為橢圓形和類圓形。一般來說以良性結節為主,當然部分惡心甲狀腺癌可能也有類似情況,重點判定依據為不規則形結節,需要考慮是否出現惡性病變。
(3)壁結構。這一指標同樣反映了結節的生長方式差異,以周圍、邊界、邊緣三個指標作為判定標準。結節邊界劃分為清晰、模糊兩種類型,邊緣則利用規則和不規則來進行表述,周邊則劃分為回聲正常和回聲異常。這些指標可以提供良好的診斷依據,并且以回聲表現形態為主要的判定屬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甲狀腺結節的良性和惡性判斷可以通過超聲診斷得出結果,充分說明了這一診斷方式對于疾病治療和患者恢復的重要作用。當然,我們同樣需要注意到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應規范化,明確掃查過程、評估指標、頸部淋巴結評估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這對于手術方案的制定、患者預后恢復狀態的判定,術后綜合治療方案選擇等都能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