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趙鳳龍
【摘要】目的:通過系統回顧分析2016年-2018年北京市延慶區醫院肺栓塞患者的救治的現狀,為延慶區醫院成立院內VTE防治管理體系提供循證依據。在醫院管理部門的監管下,由醫護人員共同配合,逐步完善防治流程和體系的建立,降低VTE的發生,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方法:全面檢索我院第一診斷為肺栓塞病例,從死亡原因、規律抗血栓治療、肺栓塞評分、肺栓塞后治療進行分析。以重點科室為基礎,逐步全院開展VTE的防治與管理工作。結果:醫護人員對VTE的防治意識明顯提高,確診率及治療率提高,防治體系更加規范,防治流程更加完善。結論:風險評估預防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正在逐漸得到醫護人員重視,院內VTE防治管理體系實施能夠提高VTE防治的科學性和規范化,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院內VTE防治體系
【中圖分類號】R8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44-01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病癥,多見于下肢,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1]。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VTE)。DVT是臨床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它主要的原因是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即使在臨床醫生已經加強對DVT的預防,但其發病率仍然逐漸升高。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綜合癥,臨床結果是患者死亡和顯著的影響生活質量。
1 資料
1.1 我院預防靜脈血栓現狀
院內VTE涉及多個科室,與患者臥床、高齡、基礎疾病或并發癥、手術或損傷有關。目前我院呼吸科已進行關于內科住院患者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高危篩查,對于高危而無出血風險患者給予低分子肝素預防性抗凝治療,對于高危且出血風險高危患者給予機械性預防及其他治療。骨科入院臥床患者常規給予抗凝治療及機械性預防等防治策略,減少了科室發生VTE風險。
1.2 方法
我院近3年(2016-2018年)因肺栓塞住院或因其他疾病住院,最后死于肺栓塞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人,女性9人,手術科室2例,非手術科室2.1例。手術科室中,神經外科1例,泌尿外科1例;在非手術科室中腫瘤科9例,ICU3例,老年科2例,呼吸科2例,綜合科2例,心內科2例。其他未統計病例:包括考慮肺栓塞自動放棄治療或手術后回家考慮肺栓塞發生死亡。
2.3例病例中,其中規律應用抗血栓藥物(依諾肝素鈉、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華法林鈉片)的1.3例,未規律用藥的10例。推斷死亡原因,均為肺栓塞死亡,其中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的1.3例,合并呼吸衰竭的3例,合并惡性腫瘤的5例,合并心力衰竭的2例。肺栓塞評分:外科系統依據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表(Caprini評分表),高危Caprini ≥5,1例。另一例未評分。內科系統依據內科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表(Padua評分),高危Padua≥4,5例。其余未評分。評分高危后,患者均接受常規抗凝治療及機械性預防等防治策略,最后仍出現肺栓塞至死亡。
1.3 VTE防治體系
1.31 VTE防治管理體系架構
1.31.1 成立醫院內VTE防治管理委員會
為進一步規范普及VTE防治知識,建立系統、完善臨床管理體系,提高全員醫護人員對VTE的防治意識及能力,更好的預防VTE發生,我院成立醫院內VTE防治管理委員會[2]。主管醫療副院長為主任,醫務處、護理部、質控辦負責人為副主任,各臨床及醫技科室主任為委員。委員會制定院內VTE防治管理的規章制度,對院內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標準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并提出意見。制定院內VTE防治的工作計劃, 確定院內VTE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及采取的預防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防治工作中的責任。
1.3.1.2 成立醫院內VTE防治質控辦公室
我院成立院內VTE防治質控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處,主任由醫務處主任兼任。主要負責:對有關院內VTE防治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對院內VTE防治管理進行檢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導實施。對醫務人員進行院內VTE防治培訓并考核。
1.3.2 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流程及治療方案
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流程及治療方案由院內VTE防治管理委員會及院內VTE防治質控辦公室參考文獻,借鑒各大醫院的經驗,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院的“延慶區醫院院內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管理策略”,其中包括院內患者VTE風險評估和出血風險評估,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表(Caprini評分表),外科住院患者大出血并發癥危險因素評估表,手術科室血栓栓塞預防措施流程圖,內科住院患者VTE風險評估表(Padua評分),內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險因素評估表,院內VTE預防措施介紹,DVT的診斷流程,DVT的治療方案,PTE的治療方案等。各種表格由信息中心完善到電子病歷系統,醫務處及護理部協同手術室、病案室和質控辦等對整個防治工作的細節及關鍵點進行動態監測及管理,及時反饋問題并持續改進。
2 結果
通過2.3例病例分析,成立院內VTE防治體系非常重要。該體系使醫護人員對VTE的防治意識明顯提高,確診率及治療率提高,防治體系更加規范,防治流程更加完善。
3 結論
結合我院目前我院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現狀,成立院內VTE防治體系非常重要。在成立VTE防治體系前期,經過大量走訪臨床醫生,如果VTE防治工作有條不絮的進行,按照各項制度及流程進行,并沒有增加出血風險、沒有增加住院日、沒有增加醫護人員工作負擔。能提高下肢靜脈血栓預防率,致死性肺栓塞發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保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
成立院內VTE防治體系需要院內各級領導重視,監管部門的監督,輔助科室的支持,各臨床科室主任和護士長在工作中的督導和管理,促使醫護配合,完成此項工作。醫生、護士、管理部門要提高防治意識和認知,促使VTE防治體系的建立及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規范的專家共識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分組 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年3月第45卷第3期
[2] 某三甲醫院VTE綜合預防管理體系建立與初步效果評價 李妍 彭相文 欒瑞 潘宇等 中國醫院管理第38卷 第8期(總第445期)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