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馬運苗

【摘要】目的:探討社會支持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領悟社會支持、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住院進行手術治療的99名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50例和對照組49例,對照組接受乳腺癌術后常規護理和常規電話隨訪,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社會支持干預。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結果:對照組和干預組家庭內支持、家庭外支持、功能鍛煉依從性、生存質量得分均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社會支持干預可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社會支持的感知能力及對支持的利用度,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
【關鍵詞】乳腺癌;社會支持;功能鍛煉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737 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52-02
目前,乳腺癌已經成為女性惡性腫瘤危害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作為大多數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1]。但是術后患者常面臨手臂疼痛、水腫、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2]。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患側上肢皮瓣粘連、肢體水腫、關節僵硬等情況,改善患肢的功能障礙情況[3]。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難以按照要求的方法和時間進行功能鍛煉[4]。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納入標準:(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3-5天;(2)后續行化療者;(3)年齡60歲以下;(4)知曉疾病診斷的患者。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2)存在影響患者活動的其他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方式、住院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資料收集: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乳腺癌社會支持系統促進團隊的社會支持干預,給患者積極提供醫療專業課程、患友會、微信支持等集中干預和個體化干預等多方位的支持。個體化干預包括針對性電話隨訪、個體化輔導。評價方法 (1)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包括1.2個條目,量表采用7級評分法。總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社會支持越多。(2)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 該量表由3個維度共18個條目組成,條目均釆用四級評方法,根據依從率將患者的依從性分為高中低3個水平。
2 結果
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社會支持干預后,干預組患者依從性得分均逐步提高,具有統計學差異。隨著患者離院,對照組患者依從性無顯著改善,且隨著離院時間延長,下降幅度越大。
3 討論
社會支持是個體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所得到的他人的幫助和支持[5]。本研究結果提示干預組患者社會支持總分都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分日益增高。患者肢體功能障礙是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患肢淋巴水腫等功能障礙[6]。社會支持可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進而提高其生存質量[7]。干預組患者身體鍛煉依從性平穩上升,而對照組患者在術后早期也有小幅度上升,與疾病病程恢復和病人的體力逐漸能耐受鍛煉有關,而對照組患者后期得分明顯下降,與離院期間缺乏社會支持,患者對自身疾病病情重視程度下降有關。本研究中,探索建立社會支持系統促進團隊在整個干預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給患者積極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保證了患者在治療和康復的各個階段均可得到相應的支持和幫助,為促進患者康復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莉,姜麗華,李曉艷.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 9-1.1
[2] Nowicki A, Licznerska B, Rhone P.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treated due to breast cancer using amputation o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J]. Pol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15, 87(4): 174-180
[3] 韋衛紅.知信行模式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5 (1): 49-52
[4] 吳如容,林麗華,徐松林.健康教育路徑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上海預防醫學,201.3, 25(3):155-156
[5] 王紅愛,曹楓林,李潔.肺癌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關系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17):2.3-25
[6] 章曉峰.家庭訪視對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 149-151
[7] 胡爽爽,宋永霞,洪靜芳.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 49(7): 85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