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華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64-02
以前如果患者要進入ICU,那是非常嚇人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多患者可能就再也出不來了。但是隨著重癥醫學的不斷發展,進入ICU的患者搶救成功率不斷提高。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但是隨著從ICU轉入普通病房的病人不斷增多,在臨床上也出現了一些相應的問題。比如在臨床上,患者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其實是有一個轉出過渡期的,但是很多人并沒有重視這個過渡期,忽略了ICU患者轉出過渡期的護理。根據臨床研究發現,患者一旦從ICU轉入普通病房,那么就意味著無法再接受ICU內的診療環境和護理模式,沒有辦法進行連續性的護理。有部分患者因為沒有在普通病房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所以病情加重,最后不得不重返ICU。這樣子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恢復,而且由于ICU的費用一般都是比較高昂的,所以會給患者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除了對患者不好以外,由于我國目前醫療資源還是處于比較缺乏的狀態,這樣也會對我國有限的ICU資源造成一定的額外消耗。同時根據臨床調查數據表明,實施優質的過渡期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ICU患者再次入院的幾率。綜上所述ICU患者轉出過渡期也應當重視、進行高質量的過渡期護理。
1 轉科前,加強與病房之間的溝通,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
1.1 ICU護士與病房護士之間進行溝通
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ICU護士可以在轉科之前先與接收科室的責任護士進行電話聯系,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面對面交流。在交流中需要ICU護士向病房的責任護士患者的情況,包括有:一般情況,基本信息,護理要求(一般護理,存在的護理問題,以及特殊的護理要求等),需要準備的儀器和藥物等等。同時最后特別注意的是,對于一些儀器和藥物的使用順序以及對患者的指導語言等等,ICU護士需要與病房的責任護士達成一致。同時雙方也應當確定轉科的時間,路線,床位等等,一定要嚴謹。由于一般ICU轉出患者交接內容都比較反腐,可以采用一些合理的表格。
1.2 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
在需要時,可以組織病房的責任護士進入ICU探訪患者。這樣不僅可以有助于病房的責任護士對患者的情況更加了解,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病房的責任護士也需要對患者及患者家屬介紹一下轉科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接下來的轉科流程以及到具體科室以后的護理工作的安排。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轉科的焦慮,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同時當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后,可以有效的加強患者在疾病上的自我管理能力;讓患者及其家屬對診療計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后,可以有效的加強患者及患者家屬在治療上的配合程度。
2 加強ICU內的護理與病房內護理的連續性
臨床上存在一部分患者從ICU轉出以后,疾病的發展不能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護理。因為在普通病房中,在設備等各個方面都達不到ICU的水準,所以難免會存在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部分護理無法完全到位等情況。
對有條件的醫院,可以組織一些高年資的專科護士成立過渡期護理小組,以及培養各個科室里的專業過渡期護理人員。過渡期護理小組可以對患者轉出ICU前的狀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結果,過渡期護理小組可以對臨床責任護士進行護理流程,患者需求,護理觀察等方面的指導。為了病房的責任護士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指導內容,可以對護理流程、患者需求等方面的指導用表格形式來展現。
對一些無法成立過渡期護理小組的醫院,可以對ICU的聯絡護士進行相關培養。其實國外的一些醫院的ICU聯絡護士也被稱做ICU過渡期護士。這就需要ICU聯絡護士在重癥護理方面有比較高級的實踐經驗[1]。
除了對病房的責任護士進行相關指導以外,ICU過渡期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和指導。一般這樣的指導分3個時間段分別是在轉科前、轉運過程中以及轉科后。其中的內容比較豐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安全,鼓勵以及醫患合作[2]。
3 完善臨床各個科室對危重病人的評估及干預策略
由于種種原因,雖然是在同一個醫院里,但是同樣的診療儀器可能會有不同的型號。所以當患者從ICU轉入普通病房以后,可能會因為多種原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有誤吸、呼吸道堵塞等等。普通病房的護士在這些方面缺乏足夠的經驗,有時不能在早期就意識到這些安全隱患,并給予正確的早期干預[3]。
想要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制定優良的評估及干預策略。比如,設置住院患者的預警指征,制定操作簡單的潛在風險評估表等等。對于醫院里所有的護理人員,都需要對設立的預警指征爛熟于心,對風險評估表的使用也要信手拈來。特別是對于一些低年資的護理人員,有效的使用風險評估表對于早期發現患者的潛在風險十分有利。
4 過渡期護理應當多學科合作共同進行
在ICU里面,患者都是病情比較危重的,所以大多長期受到約束、限制活動;以及有部分患者使用了一些特殊的藥物。因此從ICU出來的患者常常伴隨有一些問題,比如肌力下降,自理能力下降等等。這些問題雖然可能和原發疾病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是也會對患者后期的恢復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患者離開ICU時,也需要對患者的自立能力進行相關的評估。
根據患者不同的自理能力,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制定與患者情況所適應的護理方案。目前在這方面護理方案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完全補償護理,部分性補償護理,以及健康指導。但是,護理方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根據患者不同的恢復情況,將護理方案不斷的進行調整。而護理方案的調整方向都應當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推動患者的康復進程。對于出現肌肉萎縮等情況的患者,應當聯合相關科室,盡早開始恢復鍛煉。
在本文的最后,筆者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 謝云.舒適護理模式在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中的實踐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87-88
[2] 熱西旦·蘇力坦,阿依古力·烏斯曼.綜合護理干預對ICU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影響研究[J].特別健康,2019,22(16):176-177
[3] 莫智君.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ICU病房無創機械護理的效果分析[J].特別健康,2019,32.1(1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