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殷麗萍 周丹丹 張蓓蓓 谷佳 于如同
目前在輕中度顱腦損傷的治療與康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重型顱腦損傷(TBI)仍是瓶頸,多數患者預后不理想。TBI導致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在臨床上有著極高的致死率、致殘率[1]。而TBI導致的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感染等)也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但未引起臨床足夠的重視。Zygun團隊對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進行系統研究,結果證實非神經系統并發癥明顯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2]。Bronchard等[3]研究表明,TBI所致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延長其住院時間,加重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目前關于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認為,這些并發癥多數來源于繼發性損傷,如導管相關性感染、藥物性因素或神經源性肺水腫等[4-5]。鑒于目前神經外科ICU側重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對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尚未形成共識。本文就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對患者預后的影響作一分析,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連續入住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ICU的140例TBI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8分;既往無明確的病史;存在TBI導致的非神經系統并發癥。排除多發傷患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按照指南標準(維持腦灌注壓60~70mmHg、顱內壓<20mmH)進行治療。對顱內高壓患者,采取鎮靜、鎮痛、輸注甘露醇、機械通氣等方法來降低顱內壓;符合臨床手術指征的患者予去骨瓣減壓手術。
1.3 觀察指標 (1)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2)TBI患者院內1年后預后情況: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進行評估,1分為死亡;2分為植物生存狀態;3分為嚴重神經系統功能障礙;4分為中度神經系統功能障礙;5分為恢復良好。其中1~3分為預后差,4~5分為預后好。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 TBI所致呼吸系統并發癥有肺部感染56例(40.0%),肺不張27例(19.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0例(7.1%),呼吸衰竭 50例(35.7%),氧合指數 200~300mmHg 49例(35.0%);循環系統并發癥有低血壓52例(37.1%),高血壓18例(12.9%),心律不齊8例(6.0%);其他并發癥有膿毒癥16例(11.4%),膿毒癥休克10例(7.1%),急性腎損傷8例(5.7%),腹部并發癥24例(17.1%),電解質紊亂31例(22.1%),出血56例(40.0%)。
2.2 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對患者預后影響的單因素分析 肺部感染、肺不張、呼吸衰竭、低血壓、心律不齊、膿毒癥、膿毒癥休克、急性腎損傷、電解質紊亂、出血等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對TBI患者預后有影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TBI所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對患者預后影響的單因素分析(例)
2.3 TBI致非神經系統并發癥對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P<0.05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腎損傷、肺部感染、心律不齊是影響TBI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別為 3.888(1.412~10.709)、2.471(0.372~8.231)、3.620(1.171~9.815)。
非神經系統并發癥是TBI患者常見的合并癥[6]。本研究結果表明,急性腎損傷是影響TBI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相關研究表明,急性腎損傷在TBI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6%,與高齡、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評分高、嚴重的病理反應等有關[7]。同時有文獻報道發生急性腎損傷的TBI患者入住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7d內病死率達75%[8]。具體損傷機制是顱腦損傷后患者大腦皮層和邊緣系統受到刺激,引起腎臟自身調節機制改變,激活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進一步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增高,以及凝血功能發生改變,導致神經性腎損害及腎功能衰竭[9]。同時,臨床上甘露醇的應用也是加重腎臟損害的關鍵因素。鑒于該藥物在體內不被代謝,主要以原型由腎臟排泄[10]。大劑量應用甘露醇會加重腎臟髓質的損害,發生“滲透性的腎病”,導致腎小球及腎小管的損傷,引起腎臟濾過功能障礙,出現少尿和無尿癥狀[11]。既往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腎損傷大多發生在腦水腫高峰期,即顱腦損傷后3~5d。此外,臨床上抗菌藥物的應用對腎臟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12]。因此,保證腎臟正常的血液灌注、避免橫紋肌溶解和藥物性損害,可有效減少腎損傷,從而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表明,肺部感染是影響TBI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TBI患者早期神經功能紊亂,易導致神經性肺水腫、肺瘀血[13]。同時TBI患者往往存在咳嗽及吞咽功能障礙,使得痰液墜積、氣道分泌物排泄困難、通氣功能受阻,易并發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14]。亦有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會增加患者病死風險,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15]。因此,臨床上要積極預防肺不張、肺部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加強機械通氣的預警機制,促進肺組織的氧合,合理調節呼氣末正壓通氣數值,減少肺部感染等相關并發癥,以避免其對預后的不利影響[16]。心律不齊是影響TBI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與Matsushima等[17]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TBI所致急性腎損傷、肺部感染、心律不齊等非神經系統并發癥會影響患者預后。此外,并發癥的發生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對社會和家庭造成經濟負擔,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加強對TBI患者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檢測與管理,盡早采取措施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