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晟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校園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地掀起了建校浪潮,公眾對教育的軟硬件有很高的期待,出現了大量規模大,標準高的學校,對教育建筑的電氣設計有了新的要求。近年來,筆者負責了多個學校的電氣設計,下面結合對某個中學的剖析,分享教育建筑電氣設計思路以及經驗教訓。
本項目為咸陽市某寄宿制中學,總建筑面積97341m2。整個學校共分11個單體,1#體育館,地上3層;2#游泳館地上2層,地下1層;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地上6層,裙房為會議中心和報告廳,地上1層;4#教學樓,地上5層;5#實驗樓及學生公寓地上5層,地下1層;6#后勤服務樓,地上3層;7#看臺,地上2層;8#、9#為主次校門;10#為構筑物鐘樓;11#地下車庫位于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下方。

?

教學樓、宿舍走道、體育館主要通道照明,應急照明,食堂廚房主要設備,消防設備,生活水泵,弱電系統,安防系統,客梯等為二級負荷,其余為三級負荷。
本項目最高負荷等級為二級,從市政電網引雙回路10kV電源至學校內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地下一層10kV配電站,兩路中壓電源同時工作,互為備用。
10kV中壓側采用單母線分段供電方式,兩路電源同時供電,分列運行。變壓器低壓側采用單母線分段加聯絡開關方式(主開關與聯絡開關電氣加機械聯鎖),平時分列運行,當一臺主變檢修或電源故障停電時,另一臺主變帶全部消防和二級負荷。
在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地下一層設一座10kV配電站。兩座10 /0.4 kV變電站分別設置在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地下一層和6#后勤服務樓一層,每座變電站各設2臺1250KVA變壓器,總裝機容量6000KVA。
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和6#后勤服務樓采用從變電所直接放射供電,其他單體建筑在配電間內設總配電箱(電源引自就近變電所低壓側),再放射至樓層配電箱。容量大的采用放射式配電,容量小的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配電方式。消防動力設備、弱電機房、應急照明、消控室用電等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端互投。
教室配電方案:(1)每間教室設專用配電箱;(2)電源插座、分體空調插座與照明用電分設不同回路,各自獨立控制;(3)預留多媒體設備用的電源插座;(4)語言和計算機教室,學生課桌的每個座位設置電源插座;(5)教室前后各設置一組單相兩孔及三孔電源插座。
實驗室配電方案:(1)每間實驗室設專用配電箱;(2)試驗桌用電設專用回路;(3)講臺處設實驗室配電箱總開關的緊急切斷電源按鈕;(4)演示臺、學生實驗桌提供交流單相220V電源插座,物理實驗室教師講桌設交流380V電源插座;(5)化學實驗室設機械排風,排風機設專用電源,控制開關設在教師實驗桌內。
宿舍配電方案:(1)每間宿舍設專用配電箱,進線開關具有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功能;(2)電源插座與照明、空調分設不同支路;(3)電源插座的數量按床位確定,每個床位不少于1個;(4)智能管理系統,在樓層照明配電箱設智能管理模塊,可以實現定時斷送電、夜間小功率限制、特許負載控制、集中計量等功能。
消防用電干線回路采用礦物絕緣電纜,配電支線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耐火銅芯導線。普通用電干線回路采用無鹵低煙阻燃電纜,配電支線采用無鹵低煙阻燃銅芯導線。
本項目規模較大,建筑面積約10萬m2,變壓器裝機容量為6000KVA,采用兩回路10kV進線,滿足二級負荷供電要求。而許多教育建筑的規模在3~5萬m2,變壓器裝機容量為1000~3000KVA,通常只有一路10kV進線,此時需設置自備柴油發電機組作為二級負荷的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房可設置需避開人員密集區域。
附設在教育建筑的變電所,不應與教室、宿舍相貼鄰。若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用電容量較大,且沒有設置變電所條件,又遠離校區變電所,建議在建筑外設置箱變。考慮到學生的健康和安全,箱變與教室、宿舍需保持安全距離。箱變內的元器件需結合當地極端氣溫選用。
各單體建筑的運行時間差異較大,在計算變壓器容量時,同時系數可以取0.5~0.8,適當降低變壓器的裝機容量。
教育建筑具有單體面積較小且又較為分散的特點,在無變電所的單體建筑設低壓配電間,內設總配電箱,以減少變電所開關柜和出線電纜數量。總配電箱進線設帶隔離斷路器以便檢修。
教育建筑內專設消防強電井較困難,消防電纜和非消防電纜需安裝在電纜井兩側,消防電纜應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
辦公室、會議室、閱覽室、教室宿舍采用熒光燈;體育館采用金屬鹵化物燈;游泳館采用防潮型密閉燈;走道、樓梯間、應急照明、食堂等采用LED燈。
走道、樓梯、人員密集場所、疏散出口等處設消防應急照明和應急疏散指示照明,疏散場所地面照度5Lx,樓梯間地面5Lx,各應急、疏散指示照明自帶蓄電池,連續供電時間30min。
消控室、網絡機房、變電所、消防水泵房、排煙機房等重要設備機房的平時照明兼備用照明且連續供電時間180min。
走廊、樓梯間、門廳等公共場所采用分區、分組控制;體育館比賽場地、多功能廳、報告廳、會議室及展示廳等場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在門口處設置開關控制;圖書館的大空間閱覽室、書庫采用集中控制。
教室采用蝙蝠翼式燈具,其有較大的遮光角,光輸出擴展性好,布燈間距大,照度均勻,能有效限制炫光和光幕反射,有利于改善教室照明質量和節能。燈具布置在垂直黑板的通道上空,控制沿平行外窗方向順序設置開關。當有固定黑板時,需專裝設黑板照明并單獨控制。
圖書館閱覽室采用混合照明,非閱覽區域照度為閱覽區的1/3~1/2,閱覽桌上設單獨局部照明。書庫照明燈具與圖書等易燃物的距離大于0.5m。對于珍貴圖書和文物書庫,選用有過濾紫外線的燈具。書庫照明用電源配電箱設有電源指示燈并設于書庫之外。
教室、閱覽室、宿舍等長期閱讀書寫場所對光源的色溫、顯色指數、照度等參數指標都有很高的要求,熒光燈技術成熟,普遍使用;而LED燈關鍵參數指標差異性大,在顏色一致性、色漂移以及光生物安全等方面還存在爭議,建議在走道、食堂等要求不高的區域使用。
學校信息系統有綜合布線、信息網絡系統、電話交換系統、廣播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時鐘電鈴系統、安全防范系統、考試監考系統、教室多媒體系統、校園一卡通、車庫管理系統等。
弱電中心,學校廣播室,考試監控室設置等機房在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
每間教室在講臺附近設多媒體信息箱,信息插座布置在講臺和黑板處;辦公室按每8m2設一個信息插座;計算機教室按座位布置信息插座;每間宿舍按床位布置信息插座。
校園內有線廣播系統采取分區廣播形式,將校區按教學辦公、學生生活和體育運動的不同功能劃分為多個廣播分區,各分區音量單獨可調,以適應不同區域對音頻節。同時時鐘電鈴系統利用公共廣播系統設置不同的上下課鈴聲,休息時間廣播節目等,定時播放。
在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實驗樓及學生公寓、后勤服務樓門廳,學校主校門口設置顯示屏,具有發布公共信息、提供告知和查詢功能。
安防、消防系統合用控制室,設置在3#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一層。
安全防范系統:在校園、各單體建筑、地下車庫的出入口,單體建筑內公共通道、門廳電梯廳、電梯轎廂,財務室、檔案室、安防消防控制室、考試監控室、廚房操作間、備餐間等設置安防監控攝像頭;在控制室內設報警按鈕;在電梯轎廂內設報警電話;在無障礙廁所內設求助按鈕;在重要機房設置門禁系統;在校園圍墻上設周界報警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型式采用集中報警系統。在體育館、游泳館、科技綜合樓及會議中心、教學樓、實驗樓及學生公寓、后勤服務樓、地下車庫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弱電設計首先要研究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需滿足教學、辦公、日常管理等需求。
學校信息系統內容豐富且專業性強,各個系統相對獨立,但可以將多個系統通過網絡整合在一個平臺上,便于統一管理。
信息系統一般由專業弱電公司深化設計,但是需要在設計中提出各系統的要求,同時預留各設備機房面積,各單體樓層弱電井、進出線的孔洞和線槽管路。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建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電氣設計師肩負著光榮的使命,需要設計師認真研究和執行相關規范,同時結合使用需求,確保電氣設計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實用,易于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