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阮清和
如今,高等院校擴大規模成為熱潮,學校希望能容納更多的學生,把大量的教育經費都花在了硬件設施上。不過外交學院卻不走尋常路,學校面積非常小,只開設了9個本科專業。被戲稱為“京城四小”之一、“最小的鯤鵬,最強的麻雀”。
外交學院是一所以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在周恩來總理倡議下,1955年經黨中央、毛主席批準成立。周總理為學員親筆題寫校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2012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為學院親筆題寫了“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幾個大字。
外交學院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一直堅持小而精的培養人才的方式,這一點是區別于其他大多數學校的。外交學院一直堅持的是“精英教育”,每個班只有20人,有的專業全校也只開設一個班,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外交人才。
外交學院雖然只開設了9個本科專業,但是每一個專業的學生都屬于“精英”。學校在專業的建設中也投入了強大的師資力量:教授和副教授占全院教師總數的66.0%,講師占32.5%,并且聘請了資深高級外交官、各相關學科著名專家,其中有30多名外國專家和教師。
外交學院最具特色與優勢的是外交學。外交部對學院的評價是:“長期以來外交學院是向外交部輸送畢業生最多的高校之一。”據統計,當前活躍在外交一線的外交官當中有1000多人畢業于外交學院,每6位外交官當中就有一位畢業于外交學院,每4名高級外交官中就有1名是來自外交學院的畢業生。外交部翻譯司的英語高級翻譯有一半以上畢業于外交學院。外交部中有四分之一擔任領導職務的,是從外交學院走出的畢業生。外交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突出“外交”特色,因此畢業生非常契合我國外交人才的需求。
高層次國際交流是外交學院的突出特點。學院直接承擔著外交部及其他國家部委委托的大量高端對外交流活動,接待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訪,數百位外國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在任時或卸任后都曾到外交學院演講或訪問,使廣大師生能有機會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學院每年舉辦多場高端學術研討會,聚集世界一流學者共同承擔學術研究、沖擊學術高端。學院同國際知名院校的校際交流日益擴大,每年共同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并選派優秀在校生到世界各地的大學進行交流學習。
學校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英語水平的培養,所有專業一律學習專業英語,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不亞于任何一所語言類專業學校。外交學院的英語課程不同于大多數學校的英語公共課,學院的英語課課時多而且規模小,每個課程都會涉及presentation(演出、陳述),鍛煉了學生口語和公共演講的能力;口語課都由外教來上課,老師大多有著豐富的專業背景,除教英語外還能夠講授一些專業知識。學院的英語教學成果直接體現在四六級成績上,據統計,外交學院是全國四六級通過率最高的學校。同樣的,翻譯專業也是學院的優勢,外交部翻譯司里任職的大部分人都是從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交學院畢業的。
作為對課堂教學工作的必要補充,外語系也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工作。學生們擁有豐富的社會實習實踐資源,多在外交部等政府機構以及媒體、企事業單位等進行實習實踐。學習之余,外交學院也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例如始于2015年的“外語文化節”,就是一次展示外語系的學科特色和外語學子風采的全校性活動,“外語文化節”期間圍繞法、日、西三個語種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及文藝活動,如演講比賽、配音比賽、國際文化展示、電影展映、美食作坊等。學生們則通過組織和參與活動得到了充分的學習與鍛煉。此外,外語系還成立了辯論隊,組織系內辯論培訓,開展多辯題辯論,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團結配合的良好品質。
當前,中國外交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開拓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已經成為偉大的歷史性實踐。新起點帶來新使命,外交學院積極進取,銳意改革,努力為中國外交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爭取早日實現“把外交學院打造成新時期中國外交人才隊伍的‘孵化器’,中國外交理論研究與創新的排頭兵,對外交流合作的生力軍”。

外交學院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