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余
寧夏固原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固原756000
固原市是個農業區,傳統畜牧業主要是以養殖戶散養為主,其主要特點是規模小、數量少、飼養方式粗放,養殖廢棄物相對較少,而且不集中。多年來,主導產業——肉牛的糞尿主要是通過蓋土堆積自然發酵后以農家肥的形式施用,西北地區土地貧瘠,農家肥對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和增加農作物產量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肉牛糞尿一直是農民農家肥的主要來源,分散施用。肉牛業是推動固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優勢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本文統計2002-2017年固原市肉牛業生產和糞尿資源化利用現狀,并分析發展走勢,以展望固原市肉牛業發展前景。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是回族聚居的地區,向來具有養殖肉牛和食用牛肉的習慣,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從而促進了肉牛業的發展。牛肉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的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求,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故而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因此肉牛業已是固原市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肉牛的產出地域出現了由牧區和半牧區向農區的轉移,固原市的農業結構也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轉變為以種植業為養殖業服務、種養結合的農業發展模式。其中肉牛業發展最快,從2002-2017年,肉牛年初存欄總量和出欄量分別從21.53萬頭和8.49 萬頭增長到43.78 萬頭和32.49 萬頭,分別增長22.25 萬頭和24.00 萬頭,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4.85%和9.36%;出欄率2017年是2002年的1.88 倍(表1)。
2002年到2007年,肉牛年初存欄總量和出欄量均呈現增長態勢,2007年到2009年肉牛年初存欄量出現了下降,2009年到2014年肉牛年初存欄總量趨于35 萬頭的波動變化,2014年到2017年肉牛年初存欄總量又出現增長趨勢;出欄量自2007年到2017年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可以看出固原市肉牛年初存欄總量經過2009年到2014年平穩過渡后,又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究其緣由,可以概況為以下2 點:第一,國家“見犢補母”惠農政策的落實,刺激了養殖戶的養殖信心;第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產業扶貧帶動養殖戶在肉牛養殖方面的投入(圖1)。

表1 固原市2002—2017年肉牛飼養情況

圖1 肉牛飼養量變化情況
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資料,我國400 kg肉牛日糞便和尿液產生量分別為14.5 kg/d 和8 kg/d,按照年初存欄量核算,2002年肉牛糞尿產生總 量176.82 萬t,2017年359.55 萬t,2017年 是2002年的2.03 倍,年均增長率4.85%,糞便和尿液分別從113.95 萬t 和62.87 萬t 增長到231.71 萬t 和127.84 萬t,分別增長117.76 萬t 和64.97 萬t(表2)。

表2 固原市2002—2017年肉牛年糞尿產生情況
肉牛年糞尿產生量變化趨勢和肉牛飼養量變化趨勢一致(圖2)。據固原市統計局統計顯示,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7.57 萬hm2,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每頭牛糞尿處理需要消納土地0.33 hm2,按照2017年年初存欄總量43.78 萬頭計算,全市牛糞尿處理需要消納土地14.59 萬hm2,占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8.85%,可以看出,固原市肉牛糞尿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市38.85%土壤的安全,土壤污染會間接造成地下和地表水的污染,如果水質污染,就會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

圖2 肉牛年糞尿產生量變化情況
所以,肉牛業的大力發展在推動固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在影響著固原市人民的健康生活。
由肉牛業生產現狀及糞尿利用走勢分析發現,固原市肉牛年初存欄總量經過2009年到2014年平穩過度后,又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增加人民經濟收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處理不當的牛糞尿間接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因此,固原市肉牛業既要搞好產業壯大發展,也不可忽視牛糞尿帶來的環境污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產業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