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
做技術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是要賦能給客戶,讓借款用戶能夠提升他們達成目標的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等等。
關于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的理念,有很多新的提法、新的概念。政策環境的變化會使理念概念產生非常大的變化,但是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背后核心的理念還是沒有變——新一輪金融革命驅動下的金融變革。無論是民間金融還是正規金融以及第三方機構都在主動積極地應用技術來改造業務,服務客戶,優化程序,做好風控,降低成本等等,總體來說是一致的。
最早是技術企業最先感受到了,所以BATJ也想做金融,當年他們是利用跟民間金融相結合的方法和做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切入,開始他們干銀行不愿意做的苦活臟活累活,后來發現這個活兒不好干,并且銀行不愿意跟他干。比如說建設銀行就不愿意跟阿里合作了,阿里才不得不去搞阿里小貸,這樣逼使他們想辦法進入普惠領域,做小微金融收獲自己該獲得的利潤。所以這個核心理念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先發覺到應用起來,他們是中國普惠金融的“鯰魚”。鯰魚效應發揮出來以后,2013年到2016年,和我們預測的一樣,用3年左右的時間攪動正規金融來做動作,后來這個理念大機構也接受了,并且主動采用這些技術,擁抱變革,這是非常可喜的。
除了大機構發現了這樣的機會來做小微金融作為藍海創新,技術企業也要轉型。當前政策環境提出,所有的金融活動都必須納入牌照管理,納入監管。我感受到對“技術的應用和本質”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不是簡單的考慮哪一種技術,更多的是考慮這種技術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特別是如何精準地服務到我們的客戶和具體的程序、流程去。對于問題的本質,為什么融資難融資貴?大家都在做更多維度更深的思考——是因為國企央企占用了民企的流動性,這個視角是個非常好的視角。做技術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是要賦能給客戶,讓借款用戶能夠提升他們達成目標的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等等,這都是一些新的理念。
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的領域?;ヂ摼W金融到金融科技,開始大家主要琢磨怎么弄錢,把不特定的錢匯集到資金池里掙息差,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P2P變成了影子銀行。但是這個模式走不通了,所以要調整,不能把自己變成非法集資。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不能光盯著28定律的高凈值高端客戶了,而要看過去低端的、草根用戶,這是個相向而行的過程。
P2P網貸以及民間借貸轉型做金融科技的,越來越轉向做技術服務,遠離具體資金、信用業務,變成數字科技企業來幫助做獲客、風控、賦能業務;而金融機構開始重點是關注如何做好風控,逐漸轉向做如何獲取客戶及把資金匹配到客戶上。開始運用這些技術時主要是做好安全、風控、信審等工作,現在如何增強用戶粘性,越來越懂得了以客戶為中心,怎么進一步挖掘需求及如何提供更多服務方面。這些領域大家都在做,以前大家可能沒有接觸的領域在拓展,比如過去最難做的領域——農村,除了農業銀行之外的機構也在開始做。以前小微的、第三方的金融服務機構沒有能力觸達大型國企、央企,但現在一個新創企業能跟大型的建筑企業合作,這是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今年我們國家提出清理央企對民企欠款,央企國企必須完成這個工作指標,要用技術化手段必須達到國家指標,這些工作都是新出現的領域。還有我調研的金融扶貧工作,過去這是普惠金融很難做的事,但借助金融技術,不僅是正規金融機構,現在新興服務機構也參與其中,所以業務、領域在拓展。
金融科技做普惠金融的方法。過去最大變化是2012年,移動互聯網讓我們每個人通過智能手機觸達,在移動端上就可以加載金融服務,這就有可能變成普惠金融連接方式,開拓了中國普惠金融新道路。以前我們總在想機構下沉模式,國家下了很多指標、政策,但機構最終還是撤出縣域,有了移動端后,金融機構及新興P2P平臺都通過移動端來提供客戶服務,就不再有物理網點的成本問題等,所以使普惠金融出現了新的實現方法,總的說來還是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往前。有了移動端之后,移動端里的APP都可以搜集到各個維度的數據,進而對我們的客戶不僅是可以觸達,而且可以進行畫像,深度的挖掘需求等。我們過去叫互聯網金融,主要是看到這個互聯網的工具,后來越來越看到這個數據的價值,所以變成數字普惠金融。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從2016年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之后,大家都明白了它用到金融也是非常好的。這幾年,個人金融在中國C端的紅利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大家都在重新琢磨。我稱之為金融科技的溢出效應,就是從最底層的個人慢慢往上溢出到小微企業到大企業去了。過去小微企業這一塊大家不太敢做普惠金融,技術支持溢出到這個層面也可以做了。有了這些技術支持和工作方法,也增加了對于小微企業的數據畫像,連接等,特別要深入到企業的ERP里面去。把企業實時在線連接起來。這些方法就使過去我們對于企業的“測度難題”有了新的方法進行企業畫像,過去的大數據畫像是基于外部數據進行多維度的畫像,企業資產的畫像,關聯關系的畫像?,F在能夠深入到企業內部的API接口,包括銀行也在做開放銀行API,有了這些方法,將會使我們對于C端對比B端業務更有信心來開展。另外,企業里面的每一個人,現在重新組織在企業里面的各種關系,比如說是某人是不是直接控制人,其實也能夠越來越清晰地了解出來了。
普惠金融深入到中小企業會成為一個大方向,個人還會繼續得到更加友好、便捷的普惠金融。C端以外,還有這些小微企業也能夠有更好的機會。中國的普惠金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是提出了很好的概念,比如說做數字普惠金融,智慧普惠金融等,更重要的是已經切切實實地找到了應用領域實現的方法。不僅是第三方支付這個排頭兵走到了世界前列,很多技術的應用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這些經驗還值得進一步總結,特別值得總結的是技術賦能,從2017年到今年,不僅技術賦能于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變得更加強大,更加有能力,更加快捷的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獲得這些能力之后,獲得金融數據之后,能夠轉移到他的客戶,能夠做普惠金融,讓普惠金融的對象有更好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金融帶來的福祉,而不是掠奪性的金融放貸,這點尤其值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