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俗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牛市從來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半途而廢,通常是以進多退少的節奏運行。本周一,市場沖高回落,有部分資金逢利好出貨,之后大盤橫盤震蕩兩天,周四又出現了較大回調。
股市的短線波動使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也有人因此改變了原定操作計劃。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筆者曾對市場的即刻情緒及買賣行為做過一些分析研究,發現我們也許應該關注一個操作層面的細節,即交易計劃往往會因場景而改變。如,原計劃買入,會因開盤后看到指數小幅下跌而對行情趨勢產生懷疑,延誤或取消操作,甚至改變買賣方向,造成失誤。
基于此,筆者總結了針對交易行為微觀分析的場景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基本原理:1、市場參與者在跳動不定的動態圖面前會變得更為感性,此時容易出現應激焦慮,產生瞬時沖動和決策困惑,促發非理性操作;2、市場參與者在靜態的K線圖面前是相對理性的,其情緒波動較小,決策相對比較理性;3、交易現場看到的分時小波動甚至比K線圖上靜態大波動對情緒影響力更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場景效應產生的內在原因在于,決策者是有應適性的,環境、場景對決策都有影響。不確定情況下,眼前的盈虧得失會引起錯綜復雜的情緒變化,波動從短期來看又似乎是隨機的,這使得原本難以研判的走勢更難判斷,往往會使人失去耐心,放棄深入思考,增加了操作的隨意性。
約翰·墨菲認為:“除非是從事極短線的交易,否則總應當在市場之外,最好是在休市期間做決策”。場景理論來源于操作,理解了場景效應,就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投資策略,理性看待盤面上的即時漲跌,控制情緒,克服沖動,以免影響既定計劃的執行。
今年二季度,建議繼續關注市場成交量,由圖一可見,今年深證綜指交易量明顯激增,眾人拾柴火焰高,金融市場也是如此。不過,當前大盤指數位置接近之前幾年的成交密集區域,出現一些波動也在所難免。
有大眾參與博弈的市場是感性的,投資者情緒一旦被點燃,市場出現賺錢效應后,便有可能產生自我激勵,并不斷傳導,進入自動波狀態。其實,每個人的認識各不相同,是基于局部有限信息形成的,可以說是一種偏見。偏見是金融市場的根本動力,市場總是處在偏頗之中。市場參與者根據現有市態對未來產生預期,將其觀點付諸操作行動后,既改變了市場運行方向,又形成新的偏頗的市場形態,從而產生新的預期。如此循環往復,參與者的情緒影響著市場的走向,這個不均衡的無限運動過程,像潮流般涌動,永不停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在主導行情下,會有次級逆向波和日間雜波,有些細小波動是幾乎無法預知、難以利用的市場噪音。索羅斯曾經說過:“市場的短小波動只有在行情轉折關頭時才至關重要,但是當一個趨勢已經確立時,其作用就變得微乎其微了。”的確,牛市階段中關鍵是要有耐心,不能被市場的短期波動迷惑,以為行情反轉而過早退出,因為重新進場不僅要有更大的勇氣,還需更準確的判斷以及更穩定的情緒。
近期基本面利好頗多,國有企業并購升溫,重點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提速,大規模減費降稅措施正在嚴格按步驟有序推進,這將使廣大中小民營企業直接受益。另外,管理層引導市場逐步走向規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大增,高股息率陣營不斷擴容,也將吸引國內外的長期資金入市。
從技術形態方面分析,預期4月中旬。在主要指數20日均線附近。三-2浪中的C浪調整或將結束(見圖二),止跌企穩,作為對比的小圖是艾略特波浪原理的基礎標準圖。然后。有望進入三一3浪段,繼續震蕩上行(見圖三),中線行情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