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晉瑜
[關? 鍵? 詞]音樂;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探討
當前,群眾的文化需求持續提升,諸如廣場舞等都為人們提供了多彩的業余生活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但就音樂活動而言,其普及率相對較低,能夠真正投入其中的人總量也較少,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就必須使群眾從根本上認識到音樂的重要性,需要積極探索提出可行的方式,由此全面提升音樂文化活動水平。
一、音樂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
(一)音樂的作用
類似于語言,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它都有良好的大眾基礎。基于音樂可以達到情感抒發的效果,改變單調的生活節奏,這點在當前機械化生活方式下更為重要。
(二)音樂有助于培養美好品德
早在春秋時期,音樂在當時便被視為必不可少的德育項目,在美妙音樂的影響下,人們原本焦躁的心得到了緩解,并持續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此處以古琴曲《廣陵散》為例,它在當時已經成為士人的一種價值符號,且在詩詞等文學作品中也常見其身影,它給中華傳統文化帶來了深遠影響,充分彰顯出人們不畏強權的高尚品質。事實上,此類型題材諸多,當人們受到音樂的持續性熏陶后,對于改變個人氣質幫助極大。
二、開展音樂普及工作
(一)注重樂理知識的普及
對音樂理論的認知是極為關鍵的,它是后續學習音樂的基本前提,主要涉及聲音的律制、曲譜等多方面因素,其中當屬樂理與記譜最為關鍵。群眾文化現象將大眾作為受眾群體,但就多數人而言并未獲得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所以出現了不會識譜等問題,而此類群體人數較多,因此給音樂知識的普及工作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二)系統聲樂教學
課堂教學應注重如下四點內容:最為基礎的便是唱歌的呼吸方式;在此基礎上則是調整發音方式,合理地擴展音域;此后則是大量練習高低音轉換,從而駕馭多個音區;最后則是注重聲音的連貫性,它需要講求圓潤自如的基本原則。在整個歌唱過程中,應對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認知,并尋求合適的歌唱方式。
(三)開展音樂鑒賞
在當前科技深度發展的背景下,各類新型的技術手段被持續推出,在進行基層文化建設時也需要引入新型技術手段,諸如平臺直播等多元化的方式都具有可行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舉辦網絡比賽,為人們創設便捷的文化學習途徑,以便全面普及基層文化。
三、開展群眾文化的幾點構思
(一)因地制宜的原則,發揮當地特色
在展開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時,需要建立在區域特色的基礎之上,做好對本民族音樂的收集與整理工作。貼近群眾是展開音樂普及的基本前提,音樂活動應多元化,它需要充分吸引群眾的興趣,使其能夠以自發性的方式參與到其中,由此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以鞍山市為例,當地積極舉辦了音樂文化節,從而推動了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工作。
(二)開展活動
文化單位應當積極行動起來,鼓舞志愿者參與到其中,可以深化與藝術院校的合作關系,邀請專業人員展開對群眾的現場指導工作,培養出濃厚的音樂氛圍,從而打造出特色文化品牌,推動音樂活動的開展。
(三)緊扣時代主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展開群眾文化工作的核心要點,它需要緊抓時代的脈搏。除了一些經典的革命歌曲外,諸如流行歌曲或者是傳統戲曲等都是極為重要的方式,以多元化的途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就當前而言,我國的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相對不足,與之相關的機制并未達到成熟化階段,在后續的發展中應注重對音樂文化的普及工作,為群眾文化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程志武.關于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9(3):6-7.
[2]馬藝秦.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8(22):77.
作者單位:山西省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