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梁興
德化陶瓷的藝術發展離不開對傳統瓷雕的傳承與創新,在傳統技藝里繼承了以佛像雕塑作為主要題材,并且研究佛與社會的本質,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緊隨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著改變。因此,研究德化瓷雕創作中的傳承與藝術創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可以讓德化匠人謹記瓷雕創作傳承中的不宜與艱辛,將德化瓷雕發揚光大。
一、德化瓷雕創作的傳承與創新
隨著新時代帶來的新契機,德化瓷雕的發展也迎來了全新的局面,從早期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的成立,到今天的德化瓷雕名揚海內外,德化瓷雕不斷進步與發展,也因此帶動大量的學者與匠人開始深入地挖掘、整理、傳承、創新德化陶瓷,使得德化瓷雕創作在新時代有了長足的進步。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深,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德化瓷雕的發展更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潮流,讓藝術與時代接軌。因此,現在的德化瓷雕在創作中既要不斷地繼承傳統的特色,更要思考多元化的創作思想,促進德化瓷雕的發展。首先,在手法上不斷創新。傳統的技法以明代何朝宗的八字技法為主,今天的很多德化瓷雕匠人在不斷創新中逐漸形成了全新的藝術特色,繼承了前輩們的經驗后融入西方繪畫理論,把寫實手法與寫意手法相結合,形成新的中西結合的技法,如瓷花卉的捏塑技法,瓷毛巾、布的工藝塑造,這些都可以讓人獲得極為奇妙的視覺感受,惟妙惟肖的視覺效果更是讓德化陶瓷走到了世界的舞臺,例如《四季爭艷》《天鵝湖》《三月三》 等作品都是馳名海內外的。其次,在創作題材上的創新。傳統的德化瓷雕都是將佛像與佛教故事作為題材,這點也是德化陶瓷成名的基礎,但是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發現新的題材與符合時代的內容,因此很多德化瓷雕匠人開始追求時代賦予的精神,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如《屈原》《劉三姐》《大風歌》等作品,以古今名人為題材,以記錄歷史事件為創作題材,更有很多作品是以表現現代生活的。德化瓷雕創作的核心理念是“繼承傳統,不斷創新”,這樣才使得它們可以得到大眾的認可,并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發展之路。
二、德化瓷雕創作的當代思考
當代的德化瓷雕在創作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其中之一便是在手法上過于“巧奪天工”。現代的很多德化瓷雕在創作中都是追求工藝上的繁雜,忽略藝術水平的提高,過于細致的刻畫往往失去整體上的形象創造力,這種面面俱到的雕刻手藝也與現代美學思想有著一定的差異,過度的干涉往往不如追求自然。不過很多當代的工藝大師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勇于打破傳統的束縛,結合前輩的經驗與技法,把時代與科技融入其中,讓瓷雕走上新的道路。例如張南章、徐思敏合作的作品《和諧》,此作品的組成元素是德化白瓷、觀音佛手、天地方圓瓶,德化傳統的瓷雕技法與造型,通過現代設計理念的再創造與組合,作品所傳達的藝術信息和視覺效果征服了評委和觀眾。還有陶瓷藝術大師柯宏榮、陳桂玉創作的作品《將相和》,該作品表現的是關于友情的故事,把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珍貴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體的造型以圓潤的圓形為主,簡單明快,圓角分明,重點雕刻人物頭部,其神態表現得極為到位,這使得傳統的瓷雕技法與現代設計理念融為一體,讓作品有了很強的時代感。
三、結論
對于當代德化瓷雕的創作來說:“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把中西美術文化融入創作中”,讓人們接受并喜愛上白瓷雕。中國白是德化瓷雕的靈魂,線條是瓷雕的裝飾紋理,而細膩的雕刻技法更是德化瓷雕所獨有的,因此創新與傳承要不斷地進行,更要積極地嘗試與多種科學技術的結合,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黃春淮,鄭金勤.中國白·德化白瓷鑒賞[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6.
[2]李葆年.塑造基礎與陶瓷雕塑[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1.
[3]章利國.藝術市場學[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4]朱國慶.藝術原理[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 .
作者單位:德化縣珍興陶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