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道德教育;中國近代史;研究;視角分析
中國近代史是社會學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對精神文明建設和樹立思想道德品質都很重要的影響。也可以說中國近代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途徑。因為中國近代史一直被學校當成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和歷史責任感的教學教材,所以老師更應該利用中國近代史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加強思想道德的教育。本文就針對在道德教育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教學進行了簡單分析。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社會學科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能培養學生社會價值的重要學科。中國近代史將豐富的思想道德教材展現給廣大學生,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并增加他們的歷史知識。從鴉片戰爭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是如何受屈辱和壓迫的,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有很好的說明,這不僅是血和淚的見證,更是我們不受壓迫、勇于反抗的記載。
一、在道德教育視角下中國近代史教學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很多的高校為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在課程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也成了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老師的教學方面就存在問題。老師專業知識有限,導致對歷史教材不理解,很難將近代史中的道德問題進行分析和挖掘,而這也就意味著老師的觀念過于傳統,無法將最先進的史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當老師不能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時,在教學中就會受到質疑。另外,歷史學科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需要老師和學生互動才能更好地理解。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中有很多的不良文化影響了學生的道德觀念。社會中的不良影響有很多甚至比學校教育的影響還大,這就讓教育和實際的差距越來越大。還有一點是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現了錯誤,一直都在死記硬背,從根本上就忽視了歷史的中心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所以,老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并采取有效的合理的途徑來提升教學的水平,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道德教育視角下中國近代史教學的作用
在現代的教學中,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說老師要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才能更好地教出有道德品性的學生。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這也就是說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生還必須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中國近代史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鴉片戰爭后,中國處于被壓迫的階段,而在那種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也毫無畏懼,一直在尋求和探索救國的道路,無論失敗多少次,都一直前行。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能明白自己身為中國人,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擔當屬于自己的一份責任。加強中國近代史教學的道德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還能培養學生的分辨能力,讓他們更加清晰到現在世界的整體局勢,并根據最新新聞分析出最新的局勢。
三、道德教育視角下對中國近代史教學的探究
(一)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第一,要通過救國之路的歷程增強學生的愛黨精神。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在這之后,有很多的革命英雄為了救國救民而犧牲,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才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結合起來,使我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全中國人民都看到了希望。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這段歷史,并深刻記住,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走上解放的道路的。第二,就是通過抗日戰爭,來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一說抗日戰爭,相信很多人都能震驚一下,歷史上,我們的抗日戰爭持續了多年之久,而在抗戰過程中,有很多的英雄為了保衛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產生強烈的民族感和使命感。第三,利用長征之路培養學生不屈不撓的精神。萬里長征路最能彰顯出不屈不撓的精神,紅軍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走完長征路,對于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來說,還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呢,還有什么理由半途而廢呢?
(二)通過實踐教學的活動來創建思想道德教育
想要在中共近代史教學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就畢業實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給學生們更直接的學習體驗,例如,清明節給烈士們掃墓,宣傳英雄事跡,讓學生們向革命英雄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上所述,中國近代史為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老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挖掘出更多的有利資源給學生,將這些思想道德深入到中國近代史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們的道德素質,為我國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瑾琰.道德教育視角下中國近代史教學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2):38-39.
[2]任燕.基于道德教育視角的中國近代史教學探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7,34(1):92-94.
[3]羅小蓉.從道德教育視角看高中中國近代史教學[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張宏偉(1977—),男,漢,長春,助教,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本科,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