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中專語文教學;舞蹈專業學生;人文性意義
優秀的舞蹈作品擁有濃厚的人文價值。舞蹈專業的學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舞蹈作品展示,必須要學習人文性知識,這樣才可以使自身的舞蹈素養以及舞蹈表演能力得到有效增強。而語文知識里面更是擁有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人文素養。所以,要想有效增強舞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中專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明確認識到語文知識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影響,采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開展語文知識教學,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舞蹈能力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舞蹈作品能夠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擁有濃厚的人文性意義。中專舞蹈專業的學生要想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必須跳出傳統學習理念的藩籬,明確認識到語文知識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影響,通過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來增強自身的人文素質,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展開語文知識學習,這樣才可以為自身舞蹈能力的增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進而為自身的全面發展打下一個更為堅實的基礎。所以,進行中專語文教學對于舞蹈專業學生的人文性意義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漢字擁有優美的形態
舞蹈美的最直觀體現就是優美的肢體動作以及造型,舞蹈演員以此為基礎可以讓觀眾對外部的形態美有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而形態美也是漢字所擁有的一項美觀元素。漢字是由線條為基本元素組成的文字,而線條組合的穩定性以及豐富性也使漢字造型擁有靈活穩定的特點,不同線條以及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文字。靈活、穩重、對稱以及和諧更是將漢字的形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從古至今,甲骨文、大小篆、楷書、隸書、草書以及行書等所有書法都將漢字的魅力充分地展示出來,更是漢字飄逸與靈性特點的有效展示。以草書為例,人們通過對“舞”字的觀看可以充分感受到舞者舞步的輕盈飄逸以及舞姿的曼妙。而草書的“龍”字則像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也正是由于漢字自身所擁有的優秀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形態美,才為我國書法藝術的延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給予了人們更多美的享受。
二、漢語擁有十足的樂感
音樂是舞蹈表演不可或缺的基礎組成元素,音樂美也是舞蹈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漢語同樣也擁有音樂美,這也是中專舞蹈專業學生需要加強漢語學習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漢字擁有輕聲、聲調等元素,詞語擁有輕聲、疊音、疊韻、雙生等元素,句子擁有長短配合以及駢散交錯等特點,最終使漢語擁有了抑揚頓挫以及悅耳動聽的音樂美。同時,漢語還擁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基本上人類在自然界可以聽到的所有復雜聲音,在漢語里面都可以尋到相匹配的語音。而漢語里面平仄對應的四字成語同樣也是其擁有音樂美的重要依據,人們在進行四字成語朗讀的時候,會展示出靈活的節奏變化以及優秀的節奏美。通過對人教版中專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作品都把漢語語音優勢充分地發揮了出來,基本上所有的篇目都擁有聲調悠揚以及音律和諧等特點,人們在進行吟誦的時候,會感受到無限的美感。例如很多現代詩歌都將漢語本身所擁有的音樂美都充分展示了出來,這也是西方語言沒有辦法比擬的特點。
三、文學作品擁有充沛的情感
舞蹈是一門通過和諧優美的肢體語言和動作造型進行相應思想情感有效詮釋的藝術,如果舞蹈表演沒有感情存在的話,就變成了機械的肢體技能展示,也就稱不上藝術了。一名舞蹈藝術家必定是一個善于感受、思維活躍以及情感豐富的人。而在語文教材里面,擁有著非常多的優秀文學作品,能夠給中專舞蹈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情感體驗,為他們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對人教版語文教材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課文內容涵蓋了愛情、友情、親情等基礎情感和階級情、愛國情、民族情等高級情感以及喜怒哀樂等本能情感。所以,中專舞蹈專業的語文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應該對這些課文里面所包含的情感因素進行細致深入的挖掘,并引導學生把自身情感體現充分展示出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相應文學作品里面所擁有的美好情感元素,以此來使他們的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從而使他們的人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這門知識本身就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這也是語文和舞蹈之間最為密切的聯系。所以,中專舞蹈專業的學生必須轉變自身的學習理念,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從而使自身的語文素養以及人文意識得到有效增強。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完成舞蹈表演,將舞蹈中所蘊含的人文性充分展示出來,讓觀眾真正感受舞蹈的人文美,從而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進而為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曉明.中專語文教學對于舞蹈專業學生的人文性意義[J].大眾文藝,2016(24):259+191.
[2]伍敏.論如何引導舞蹈專業學生重視語文課[J].語文建設,2016(21):11-12.
[3]潘平陽. 淺議藝術學校語文教學與藝術的結合[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龔志江(1986—),男,漢族,湖南瀏陽人,中學教師一級,語文教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育。
作者單位:長沙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