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煒
[摘要] 堅定初心,堅定黨的人民性,是永葆我們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根本。堅定初心,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站穩人民立場,正確認識人民和人民根本利益;堅定初心,就是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把握主要矛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初心,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把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為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解決老百姓關心的突出問題的自覺。
[關鍵詞] 堅定初心;? 黨的宗旨;? 人民根本利益
[中圖分類號] D261.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9)08-002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黨的初心既是黨的使命,更是黨的信仰。堅持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黨的歷史現實中汲取經驗教訓,使全體黨員堅定“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永葆先進性純潔性,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堅定初心,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站穩人民立場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堅定初心為人民,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站穩人民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路走來,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2。馬克思主義信仰集中體現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狹隘的階級私利,而是為了實現全人類解放而奮斗的終極價值關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3。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就是能否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黨的先進性與人民性的統一。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能否堅定初心,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鍵在于黨員干部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人民。
“人民”首先是一個整體和抽象的范疇,不能簡單地把它具體化和對象化。黨的人民性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歷史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把人民作為創造歷史的主體,黨員領導干部對人民幸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追求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體現。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才能正確地對待自身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才能正確對待自身權力、地位,把自己看成普通的人民群眾,而不是把自己看作脫離人民群眾和人民群眾不同的所謂“精英”“貴族”,甚至是人民的“主人”和“救世主”。在現實中,一些人不能正確認知“人民”,認為“人民”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似乎是一種不能衡量的、不可把握的虛幻目標,以至有人問“人民是誰?”“人民在哪里?”否定人民主體地位,導致歷史虛無主義。作為整體范疇,我們必須把人民和人民利益上升為一種意識形態和價值理念,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信仰。只有這樣,黨員領導干部才能把人民幸福作為最高價值追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行為自覺。
然而人民和人民根本利益,在實際工作中又是能夠具體和量化的概念。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是否穩定,區域發展是否均衡,人民可支配收入是否提高,生態環境是否優化,貧困地區人口是否穩定脫貧,等等,都是衡量我們黨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根本出發點的衡量標準。堅定人民立場,人民根本利益得以滿足,我們黨的執政根基才更加穩固。
堅定初心,就是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把握主要矛盾
黨的政治路線,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矛盾,制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對主觀世界和客觀現實之間辯證關系的把握。堅定初心,就是要堅持黨的政治路線,著力解決主要矛盾。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條正確路線的指導下,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制定并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這條正確路線的指引下,黨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抵制各種干擾,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穩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政治路線發展演變及其實踐結果表明,政治路線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黨、國家和人民事業的盛衰。政治路線是黨全部活動的生命線,確立和堅持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抓住了、抓好了這一條,黨就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家的發展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基本矛盾的變化,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要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生活品位,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