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江西新余鋼鐵集團公司第一動力廠,江西 新余 338001)
動力廠燃氣車間目前共有6臺TRT發電機組,對應新鋼公司6座高爐。其中11#TRT機組自2017年以來發電量降低很多,2016年機組累計發電量為5177萬KWh,2017年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170萬KWh。發電量減少影響公司的經濟效益,同時對車間的績效指標完成造成阻礙。違背了公司優質供能、高效發電的生產目標。
TRT發電裝置由發電機、透平機、盤車裝置以及閥門等構件組成,主要參數如下:
(1)型號:MPG10.2—310.5/170(陜鼓制造);
(2)進口壓力:0.31MPa;
(3)進口流量:2290.8Nm3/min;
(4)進口溫度:170℃;
(5)出口壓力:11KPa;
(6)輸出功率:8000Kw;
(7)轉速 :3000r/min。
(1)型號:QFR—10—2B無刷勵磁發電機;
(2)額定功率:10000KW;
(3)額定電壓:10.5KV;
(4)額定電流:687A;
(5)額定容量:12.5MVA;
(6)勵磁電流:225A;
(7)功率因數:0.8。

TRT的輸出功率與流量、溫度、壓力等的關系為:
式中 Q——進氣流量;T0——進氣溫度;P1——進氣壓力;P0——排氣壓力;
η ——透平機效率。

圖1 發電機轉換原理
自2017年以來,在7月~8月TRT大修,停機時間較長,發電時間比2016年少了近300小時;9月~12月 TRT發電量有整體下降趨勢。
主要原因有:
(1)TRT非正常停機:
①非計劃檢修過多:檢修項目時間安排不合理;②員工操作失誤:員工實踐經驗不足、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時間少;
(2)透平機輸出功率低:
①透平機效率降低:透平機轉子磨損;②進氣流量減少:高爐產氣量減少、旁通閥關閉不嚴密、調壓閥組關閉不嚴密;③進氣溫度降低:高爐爐頂溫度低、除塵箱體,管道保溫缺失;④進氣壓力低;⑤排氣壓力高。
(1)針對員工技能不熟操作失誤:車間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半脫產全員培訓,經考試全部合格方能上崗。且車間每年專門針對瓦斯崗位相關操作進行培訓。在班組成立初期,班組長及值班長都從其他TRT崗位抽調骨干,組員都是其他TRT實習2個月以上。
(2)針對檢修項目時間安排不合理:每次計劃檢修前車間組織開會討論檢修項目,盡可能的都按計劃進行檢修作業。
(3)針對透平機轉子磨損:由于本車間還不具備自主維修轉子的技能,于2017年7月進行返廠大修且安裝好后經廠家調試。
(4)針對調壓閥組關閉不嚴密:現場用聽棒聽聲音、測溫槍檢查閥門前后溫差,發現2#、4#閥開度輸出與反饋有誤差,閥門無法完全關閉,車間于3月27日利用高爐休風機會,在4個調節閥后管道上開200mm×200mm的手孔,通過手孔觀察4個調節閥的實際開度。發現2#、4#調節閥的實際開度在15%左右,1#、3#調節閥處在關閉狀態。拆除2#、4#調節閥的電動執行機構,用撬棍將閥板撬至關閉狀態,通知高爐以后調節頂壓使用1#、3#調節閥。檢查1#、3#調節閥后,發現2個閥門開度的控制與反饋存在問題。
廠家技術人員判斷,因調壓閥組房間采用隔音設計,通風不暢,煤氣管道散發的熱量難以散發,房間內溫度一直在50℃左右。調壓閥組的調節閥在設計之初未采用耐高溫設計,長時間在高溫情況下工作,最終導致內部控制電路板燒壞。因此征得廠領導同意后,決定對現有4個調節閥進行更換,采用耐高溫的調節閥。于2018年4月開始對該閥門進行選型、從工藝要求、設備質量上進行認真研究,通過咨詢廠家、參考同行業同類型調節閥門的運行情況,小組最后確定采用,并將控制機構與閥體分開。6月28日對閥門進行更換,將控制機構接至調壓閥組房間外放置,并做好防雨棚,避免再次發生控制電路板燒壞的情況。
(5)針對旁通閥關閉不嚴密:經過現場檢查后發現107#旁通閥存在內漏導致旁通閥完全關閉,但為了將調壓閥組處煤氣流量損失降至最小,因此更換旁通閥。
(6)針對進氣溫度低:經測試,2017年高爐所用焦炭均為自產干熄焦,爐頂溫度都是在正常水平;把所有布袋箱體的保溫棉進行全面大檢查,進行查缺補漏,同時控制進氣壓力穩定在197KPa,避免進氣壓力降低導致了連續故障;通過調節相關閥門把排氣壓力控制在14KPa上下,確保順利排氣。

表1 電量效果分析
從表中得知,5月至7月的發電量有了明顯的提升,8月至10月的發電量又上了一個臺階。據統計,2018年5月~10月的月均發電量達到了463萬KWh。此次改造,發電量明顯提升,為公司提質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針對此次改造,為鞏固已達到的效果,制定相關措施:將調壓閥組和旁通閥納入巡檢范圍,每周檢查一次是否存在內漏現象;記錄好每天的發電量并上報車間,發現當天發電量非正常下降時及時分析原因。
通過此次改造的相關經驗,針對6#、7#、8#、9#、10#爐出現類似的故障, 車間進行全廠范圍內的推廣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達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高了檢修效率,降低了故障維修時間,為我廠安全生產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