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偉 蘇日樂 時香凝



摘要? ? 本文通過對陜西關中地區的秸稈回收狀況進行調查,總結并分析了關中地區2種典型秸稈收儲運模式的特點和適用條件,并引入多元選擇模型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對秸稈收儲率影響最顯著的因素是回收意愿和自家土地間距離,結合2種不同收儲模式的適用條件,建議在關中地區采用集約型秸稈收儲模式。同時,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和對數據的描述性分析結果,提出建議,以期為提高秸稈收儲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秸稈收儲;多元選擇模型;分散性收儲模式;集約型收儲模式;關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 ? F32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54-05
Abstract? ? This paper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two typical straw collection and storage models in Guanzhong area by investigating the situation of straw recovery in Gu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By introducing multivariate selec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aw storage rate were the willingness to reclaim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ir land.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f two different models of collection and storage,it was suggested to adopt intensive straw collection and storage model in Guanzhong area.Besides,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straw collection and storage rate.
Key words? ? straw collection and storage;multivariate selection model;dispersion-type collection and storage model;intensive collection and storage model;Guanzhong area
世界上種植的農作物每年可提供各類秸稈約30億t,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7億t左右,折合標準煤量3.53億t。農作物秸稈是一種寶貴的可再生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國農村秸稈資源完全處于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狀況,很大一部分農作物秸稈被棄置或被焚燒,未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據調查,相較于發達國家的秸稈高利用率,目前我國秸稈利用率約為33%,其中大部分未加處理,而經過技術處理后利用的僅占2.6%左右。因此,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對于節約資源、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秸稈綜合利用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秸稈的收儲,平英華認為秸稈收儲是秸稈規?;玫年P鍵環節,有效的收儲運體系是秸稈規?;玫幕A[1]。徐亞云認為秸稈收儲運是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基礎[2]。因此,優化現有的秸稈收集與儲運體系是消除秸稈產業化瓶頸的關鍵所在。為鼓勵和支持秸稈收儲體系建設,國家財政部從2008年開始逐步施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購置秸稈還田相關農機補貼、秸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等。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發展改革委辦公室、農業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編制“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明確秸稈開發利用的方向和總體目標,力爭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較為完善的秸稈還田、收集、儲存、運輸社會化服務體系,使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匯聚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中提到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鄉村綠色發展中提到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1? ? 研究背景
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對秸稈收儲運進行了研究。平英華通過文獻查閱和實地考察,為江蘇省總結出4種秸稈收儲運模式,分別是合作社型收儲運模式、農戶型收儲運模式、自營型收儲運模式、商販型收儲運模式,同時分析了收儲運體系構建和運行的影響因素,并進行了收儲體系優化設計[1]。金筱杰研究總結了江蘇省3種主要的農作物秸稈收儲運模式,分別是經紀人的(商業)合作社的第三方收儲運模式、分散型收儲運模式、規?;髽I的自營型收儲運模式,同時研究了收儲運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并分析了3種收儲模式的優缺點[3]。劉菊認為江蘇省秸稈收儲運體系的運營模式主要有自收自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和龍頭企業為主導的3種模式,分析了具體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并分析了3種收儲模式的優缺點[4]。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在集約型和分散型收儲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出了“集約型+自處理”的秸稈收儲運模式,大大提高了秸稈的收儲效率[5]。張曉東認為目前秸稈收集處理模式有專業公司收貯管理、農戶分散貯藏收集、運輸行業運送秸稈到廠家3種模式,并指出了現有收儲模式的不完善之處并提出了對策建議[6]。徐亞云認為秸稈收儲運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主要有分散型和集中型2種模式,并指出了秸稈供應和收集存在的問題及其特點[2]。蔣斌認為淮安市秸稈收儲模式有2種,即分散型收儲模式和集約型收儲模式,并以集約型收儲模式為主,從農民認識和技術設備方面分析了收儲運系統存在的問題[7]。寧建華等認為現階段機械化收儲站的經營模式可分為基本模式和拓展模式2類,其中拓展模式又分為向上拓展、向下拓展和綜合拓展3類,機械化秸稈收儲站有利于提高秸稈收儲能力[8]。周凌云在調研秸稈資源回收流程基礎上,創新性提出秸稈回收物流網絡概念和屬性,設計出秸稈回收物流模式。模式一:農戶—農戶經紀人—秸稈堆場—回收站點—流通加工中心—秸稈精加工利用企業。模式二:農戶—農戶經紀人—秸稈堆場—回收站點—秸稈粗加工利用企業。同時,設計秸稈利用網絡拓撲結構,從基礎設施、組織網絡、信息平臺層面提出秸稈回收物流網絡建設和運營策略[9]。朱新華認為陜西省結構收儲物流體系主要有自收自用、分散收儲和集約化收儲3種模式,并分析了3種模式的優缺點[10]。張艷麗通過對秸稈利用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總結出2種代表性的秸稈收儲模式:以秸稈經紀人為主體的分散型收儲運模式和以專業秸稈收儲公司為主體的集約型收儲運模式,并分析了2種收儲模式的特點,從多方面為秸稈收儲體系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