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是加強基層關工委建設的根本保證。
黨建帶關建就是在黨委領導下,依托黨建,把基層關工委的思想、組織、保障、陣地、工作全面帶起來。
各地關工委在黨建帶關建的帶動下,在組織建設、關愛孩子、扶貧扶志等方面做出了成績。
江蘇省建湖縣福建省南靖縣
1992年,江蘇省建湖縣關工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與縣農委緊密配合,組建以老科技工作者為骨干的科技報告團,向青年農民宣講、普及種植業、養殖業實用致富技術,并逐步完善縣、鎮、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縣科技報告團負責“扶創”工作計劃制定和服務指導,重大科普活動的組織協調,“高、新、特、難”技術的攻關,青年農民創業基地和創業之星的考核驗收。鎮科技服務隊12個,負責日常實用技術指導及新技術推廣。村科技服務組80個,負責解答就業、創業青年農民的技術咨詢。縣科技報告團有46名成員,其中高級職稱43名。鎮(街道)科技服務隊,村(社區)科技服務組擁有老科技184人,在職科技志愿者33人,“土專家”80人。他們隨時接受咨詢,解疑釋難,指導實際操作。
(唐修國)(林武昌)
南靖縣是福建省較早創建“種子工程”的縣。南靖縣關工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重點培育了果蔬、茶葉、咖啡、花卉、食用菌、畜牧等六大產業8個示范片12個示范點。
設在南靖縣靖城鎮草坂村的福建源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市、縣關工委“種子工程”示范點。公司整合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異地商會等資源,推行“基地+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機制,助推精準扶貧戶脫貧。陳志雄是草坂村民,一家五口人,以前種植蔬菜,沒技術沒資金,收益不好。在縣關工委的關心下,到公司上班種植蔬菜,年收入5.5萬元以上。陳加糧也是草坂村民,以前家庭經濟差,現在源興公司開貨車,每年有5.3萬元的收入,生活越來越好。
貴州省余慶縣重慶市九龍坡區
科技專家在田間地頭傳授種植技術
貴州省余慶縣關工委五老宣講團以“扶志”為主題,依托鄉村道德大講堂、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平臺,進村入戶,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看得見的典型、悟得透的事理,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暢談改革開放40年成果”“五心”教育等主題宣講活動。據統計,全縣五老以集中召開院壩會的形式宣講135場次,引導貧困青少年感黨恩,樹立艱苦奮斗精神,從小自立自強。
全縣關工委積極參與縣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等,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用“企業帶動、能人發動、群眾主動”的“三聯動”模式切實保障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推動積極向上、致富光榮的社會風尚。據統計,全縣開展種養殖、駕駛、電工、焊工、挖機等就業培訓達47期,培訓1626人。通過培訓帶動脫貧2200余人,建成合作家庭養殖場218個,幫助貧困青年575人就業。
縣關工委還組織五老與貧困戶對接,深入分析貧困戶情況,對癥下藥、靶向治療,扶德扶智同步推進,補足貧困群眾精神之“鈣”,從根本上斬斷貧困代際傳遞,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余慶縣關工委)
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奚千里看望慰問貧困學生
重慶市九龍坡區關工委從5個方面采取11項措施,切實幫扶地處大山深處的城口縣青少年。一是老干部、老黨員送組織關懷。組織全區58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開展“黨建帶關建·幼苗吐新綠”結對幫扶活動,在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對50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施以援手,關愛幫助健康成長。二是老戰士送社會溫暖。開展留守兒童“心連心親子共團圓”活動,組織留守兒童到城里與父母團聚,讓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家庭溫暖。三是老專家送科技健康。組織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到城口縣鄉村對農村青年開展養殖科技培訓,組織學習交流,幫助解決生產、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培育30名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農村青年人才。四是老教師送文化知識。每年組織老教師到城口縣開展教學交流、專題講座等,資助生活困難學生30名。五是老模范送榜樣力量。開展“老人大代表、老政協委員走城口”活動,深入實際調查了解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農村青年脫貧致富生產生活情況,在深化產業幫扶、教育幫扶、文化幫扶、醫療幫扶等方面幫智出力、獻計獻策。
(重慶市九龍坡區關工委)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
老同志為留守兒童過生日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關工委在深入實施中國關工委“十百千萬”五老關愛工程過程中,在區委的支持下,設立青少年關愛基金、基層關教陣地建設基金和五老獎勵基金,建立螺絲釘志愿者服務隊伍,成立2個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和202個留守兒童關愛站,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的溫馨港灣。
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有80多名聾啞智障學生,區關工委每年從資金和其他方面進行關心幫助。他們中有3人上了高中、4人上了中專,3人被北京隱形翅膀藝術團錄取。2018年,全區共資助20多名回鄉青年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幫扶留守、流動、孤殘、單親兒童及有特殊困難的青少年5000多人(其中,大學生500余人,中小學生2800多人,幼兒和殘疾人1700多人),扶持100余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資助金額達1000萬元。
現年67歲的杜橋街道盈田社區關工委主任雷洋州,是黨的十八大代表。他不忘初心,胸懷大局,對千余名流動兒童,在學習上、生活上進行照顧。他患有食道癌,還是經常到中小學校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李新才)
浙江省寧海縣
茶院鄉關工委開展“六一”慰問留守兒童活動
近年來,浙江省寧海縣關工委在經濟基礎較薄弱的茶院鄉試點“向日葵課堂”。茶院鄉關工委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們關心社群、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引導他們懂得感恩,回饋社會。
引導青少年成為美德的傳承者。“向日葵課堂”相繼推出以節儉、環保、感恩等為主題的個性化作業。在傳統節日,組織青少年到敬老院做義工,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洗頭、洗腳、包餃子,教會孩子關愛他人。這一系列的活動,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美德、奉獻、付出的種子。
帶動青少年成為真心愛心的暖心者。一方面組織“向日葵課堂”新老學員相互結對,由老學員帶動新學員更好地融入新環境;另一方面以城鄉少年共成長為出發點,讓城市少先隊員體驗鄉村生活,讓鄉村少先隊員開闊眼界,在互助中建立互信,在互學中共同成長。
鼓勵青少年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茶院鄉關工委號召青少年以“茶院小主人”身份,邀請家人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組織清理垃圾、宣傳垃圾分類小知識等一系列公益活動,使志愿服務工作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寧海縣關工委)(四川簡陽港華燃氣有限公司關工委)
四川省簡陽市
我給媽媽做道菜
四川簡陽港華燃氣有限公司關工委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活動引領青少年向上向善,以活動助推關心下一代工作向前發展。
公司關工委每年組織“燃氣安全用氣知識進校園”、“低碳環保知識進校園”宣講活動、“大手拉小手,燃氣安全人人曉”繪畫活動,向廣大青少年宣傳安全用氣和環保知識。每年開展“我給媽媽做道菜”公益活動、“萬粽一心為公益”簡陽市特殊學校端午節慰問活動,讓青少年在活動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在活動中學會什么是愛,什么是孝。開展“遙寄愛心情動人”甘孜州貧困學校暖冬衣物捐贈活動、“強體魄、促發展”簡陽市二鵝村小學體育用品捐贈活動、“愛心書庫進校園”簡陽市蘆葭鎮英明小學愛心書籍書柜文具捐贈活動。開展端午節社區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港華有愛,情系貧困村兒童”幫扶慰問活動等。簡陽港華關工委積極配合簡陽市關工委,連續3年聯合開展“關愛情,校園行”愛心書包捐贈活動,將愛心和溫暖送到簡陽市農村留守學生心中。
廣東省吳川市
吳川市五老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廣東省吳川市基層關工委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辦公場所或活動陣地建起黨建帶關建工作站、大講堂、講習所,做到黨建與關工建設齊步推進。2018年,吳川市關工委配合黨建工作,組織3500名五老進學校,到社區,赴鄉村,為10多萬青少年宣講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共360多場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傳承紅色基因教育為抓手,以校外教育輔導站為陣地,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市468個老區村莊、25處革命歷史遺跡,打造一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社區到鄉村建起380所家長學校、245個校外教育輔導站,以學校為主體,家長學校、校外教育輔導站并舉的“三教結合”方式,運用多渠道多形式,組織青少年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引領青少年立德樹人,當好接班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此外,還創辦40個“鄉村假日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建立健康成長的溫暖家園。
(駱國和)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福建省南安市
武鳴區委領導與孩子們共同過“六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關工委鼓勵社區、村屯轄區內的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關工委(關工小組)組建聯合關工委,形成關心下一代的強大工作合力。
區相關部門加強溝通,整合資源,共同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區史志辦、區關工委聯合開展武鳴史、武鳴革命史、武鳴改革開放40年成果進校園活動。區關工委、教育局、文聯共同舉辦“我愛壯鄉武鳴”講故事、演講比賽。區司法局、人民法院、教育局、關工委聯合舉辦“模擬法庭進校園”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巡回活動,將“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引向深入。區政法委、婦聯、教育局、團委、關工委聯合開展“掃黑除惡,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主題教育活動。區宣傳部、新華書店、關工委聯合舉辦“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新篇”講故事、演講比賽。各中小學校每年在祭奠烈士時間舉行入隊、入團儀式,宣講革命英烈事跡。郵政局關工委融合關工委和工會活動,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攝影和征文比賽,收到攝影作品和征文40幅(篇),評出一二三等獎12名,等等。
(南寧市武鳴區關工委)
老同志和孩子們在“老少樂園”參加活動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金山村“老少樂園”是泉州市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的發源地。“老少樂園”得到泉州市關工委的總結推廣,并上升為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2012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決定用5年時間建設100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
2013年3月,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到霞美鎮金山村“老少樂園”調研,并作出“大手牽小手,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走”的重要指示。我們以此為契機,不斷豐富“老少樂園”內涵,利用節假日開辦南音、武術、書畫、象棋、詩詞等具有地方特色、貼近青少年實際的各類興趣班,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截至目前,泉州市共建成119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其中泉州市一級中心18個,并配套建有20個南安市二級中心,實現全市26個鄉鎮全覆蓋。此外,市關工委還就地就近協助設立296個校外教育實踐基地,服務廣大城鄉青少年。
(南安市關工委)(鐘兆鵬 姜輝)
山東省諸城市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
“四點半”學校在百尺河小仁河社區“國防教育書屋”掛牌
山東省諸城市關工委注重發揮基層關工委的作用,組織各鎮街園區、系統關工委專職副主任赴沂蒙紅嫂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莒南山東省政府舊址、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地考察學習,增強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注重發揮五老志愿者隊伍作用。以8個五老關愛團為中堅力量,組織五老志愿者深入學校、社區和紅色教育基地,講好紅色故事。市老年大學關工委成員王治文編寫《銘記——黨史國史青少年讀本》,收錄諸城抗日戰爭期間發生的18個重大事件和14個英雄人物事跡,印刷5000冊,贈送給全市中小學。五老志愿者劉光偉自辦“國防教育書屋”,多次到百尺河中心校、大仁和小學,為學生講解黨史國史、國防教育知識,以實際行動做紅色精神的守護人和傳播者。
注重發揮各類社會組織作用。先后邀請王盡美研究會的黨史專家給青少年講王盡美的故事,聯合剪紙協會開展紅色文化剪紙活動,聯合老年書畫研究會開展紅色書法繪畫進校園活動,聯合市文聯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征文活動,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陪伴廣大青少年的成長。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右一)春節期間看望慰問城南路街道老黨員劉培友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城南路街道關工委不斷充實樓棟關工委內涵,通過走進庭院、走向樓道、走入家庭,將黨建帶關建融入樓棟關工委工作中,讓“關愛”在點、線、面上不斷發光發熱。
黨員中心戶,探索“客廳式”活動陣地。在全街打造56個黨員中心戶,將活動場地建在黨員家中、院中、巷中,成為五老就近學習交流、商事議事,青少年就近活動、得到關愛的“大客廳”。樓道笑臉墻,打造“主題式”樓棟。白沙井社區關工委把樓棟分為“書香型”“故事型”“關愛型”等10個類型,再選20名老黨員分成10個小組,更加直接地了解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情況,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庭院關工委,建設“開放式”平臺載體。五老鄧惠芬的庭院,成為街道的“城南故事匯”,先后有王利華等一大批五老在此給青少年講述《我與湘繡的故事》等紅色勵志故事。社區“星光道”,評選身邊青少年明星。在白沙井社區試點以挖掘身邊典型為目標的社區“星光大道”,評選“孝星之星”“敬業之星”“學習之星”等10種不同類別的“社區之星”,把身邊人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傳遞給社區青少年。
(長沙市天心區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