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瞄準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
“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鄉村牧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去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自治區打好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產業帶動 ?科技推動
?龍頭企業拉動 ?“智”“志”并舉促動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關工委注重發揮五老主體作用,將助力農村牧區脫貧攻堅工作始終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實處,取得很好效果。
圍繞構建“一村一業、一戶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遼市農村牧區各級關工委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在產業扶貧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烏蘭燈嘎查一直處于貧困狀態。市旗兩級關工委協調社會力量,先后為其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用于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使全嘎查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近萬元。開魯縣關工委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三跟三走”產業發展經驗。建華鎮11名率先致富的五老帶動近百名青年農民興辦8個特色產業,其中僅藥材種植面積就達900多畝,年純收入達300多萬元。庫倫旗水泉鄉關工委積極吸納五老中的產業能人,探索“黨建+關工委+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成功構建了食用菌產業與林果產業相融并進的發展新格局。其中食用菌日生產能力達8000菌棒,帶動200多個貧困戶實現脫貧。
通遼市各旗縣市區關工委和五老注重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扎魯特旗關工委組成農、牧、林業等方面的老專家團隊進村入戶,為青年農牧民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在綠豆品種對比及提純復壯試驗、果樹栽培屬性、畜禽疾病防治、引進推廣雜交向日葵新品種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科左中旗關工委以“青年科技示范園”為特色,以科技為支撐,農牧業經濟結構快速調整,庭院經濟提檔升級。目前,80%以上的青年農牧民都掌握了1—2門農牧業專業技術,為從根本上脫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奈曼旗關工委組織老科技專家,對重點項目實行跟蹤服務,使數以千計的青年農牧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徑。科左后旗孟根達壩牧場關工委從培育青年育肥牛戶入手,靠科技引領扶持帶動了一大批青年種植養殖大戶,其中僅育肥牛養殖戶就有80多戶。開魯縣關工委注重發揮有一定專長的五老作用,扶持青年貧困家庭1321戶,截至2018年年底,脫貧率已達到76.7%。庫倫旗關工委組織五老中的高級農藝師在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為青年農民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幫助,促使農作物產量不斷提高。科爾沁區關工委堅持“典型引路,五老帶動”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以青年農牧民為主體的智力扶貧示范村,起到典型帶動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維山(左一)一行在通遼市科爾沁區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調研
市、旗、鎮、村四級關工委共同發力,帶動有志青年領辦龍頭企業,初步實現了龍頭企業與新型農牧業經濟主體的深度融合。這為大批處于貧困落后狀態的農村牧區青年注入了內生動力,找到脫貧致富的出路。由退休老干部王國成領辦的三牛犇泰有限責任公司,先后同奶牛、林果、畜禽、花卉、玉米、水稻等農牧業合作組織建立利益鏈接機制,帶動近400多戶貧困戶依托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逐步擺脫貧困。開魯縣麥新鎮關工委通過采用“企業+貧困戶”的利益鏈接方式,實施肉鵝托管代養扶貧模式,幫助貧困青年脫貧致富;新建集觀光、采摘、娛樂、休閑以及農耕文化與紅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驛站,帶動周邊青年果農實現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使240戶貧困戶直接受益。科爾沁區豐田鎮西伯營子村村主任兼關工委主任楊志剛牽頭成立農機合作社,籌資1250萬元,購置26臺(套)農業機械,使本村農民尤其是貧困戶從繁重的農業耕作中解脫出來,并獲得收益。
通遼市各級關工委按照發揮五老作用與協調動員社會力量并重的基本思路,力所能及為教育扶貧獻計出力。各級關工委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幫助農牧區中小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從“扶貧必扶智”的高度,多方籌措資金,助力農村加大教育投入;從服務鄉村振興的大局著眼,著力培養合格人才,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精準性和有效性上著眼,幫扶因貧失學的學生,盡力不讓一個孩子因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庫倫旗關工委從2015年開始,在全旗中小學全面實施“幫扶農村牧區貧困學生計劃”,三年來,幫扶212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奈曼旗關工委協調有關部門累計籌集資金395.6萬元,惠及旗屬49所小學9000余名學生,其中特困學生558名。通遼市和科左中旗關工委協調工會、紅十字會以及有關民營企業投資400多萬元,用于改善農村牧區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揮關工委和五老在“扶智”與“扶志”方面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