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琳琳
美國陸軍的防空裝備主要包括毒刺導彈、復仇者導彈、愛國者導彈。美國海軍的防空裝備主要包括標準-2、標準-6導彈。美軍已經具有非常完善的防空系統,然而,當前美軍認為,作戰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美軍面臨的環境呈現出威脅日益復雜、作戰節奏變快和大國競爭等特點,敵人擁有無人機系統、巡航導彈、先進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傳統的防空系統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于是美軍制定了新的路線圖,重塑防空反導作戰概念,調整裝備結構。
繼續為“間接火力防護能力”尋求高性能攔截彈。美國陸軍于2019年3月27日發布了新的防空反導框架,目的是尋求多任務部隊并對抗無人機和高超音速導彈等新興威脅,重點提出美國陸軍將繼續致力于開發“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以防御火箭彈、火炮和迫擊炮以及巡航導彈和無人機。IFPC“增量2”是美國陸軍于2012年開發的基于“系統集成”概念和具備新作戰能力的導彈系統,由復仇者導彈發射車、哨兵雷達和多用途導彈發射系統組成,遵循“網絡中心戰”原則,將原本獨立開發的武器集成為一個全新平臺,以最大限度發揮不同用途、不同性能導彈的作戰效能,并將其打造為一種陸基機動作戰的通用導彈發射系統,自主完成截獲、追蹤、交戰、摧毀等過程,具備360度全方位作戰能力,用以攔截無人機、火箭彈、炮彈、迫擊炮彈及巡航導彈。目前,相關試驗表明,該系統已能發射現役的毒刺防空導彈、響尾蛇AIM-9X空空導彈、長弓地獄火導彈等。2018年6月,美陸軍授出3份總價值260萬美元的合同,為IFPC“增量2”項目開發第2枚攔截彈“擴展任務區域導彈”(EMAM)。此次授出的3份合同分別為EMAM提供3個不同的方案。洛·馬公司獲得其中一份合同,用于將其微型碰撞殺傷攔截彈(MHTK)從科學研究階段過渡到開發階段。雷神公司獲得另外兩份合同:一是以色列拉斐爾公司與雷神公司合作開發的塔米爾攔截彈;二是“加速改進攔截計劃”(AI3)項目中試驗過的攔截彈。MHTK攔截彈裝配半主動射頻導引頭和主動射頻導引頭。AI3攔截彈專門用來對抗空中威脅,但也可作為IFPC“增量2”的無人機干擾器。
利用現有成熟技術,發展基于斯特賴克底盤的“機動短距離防空系統”。美國陸軍正在計劃將斯特賴克裝甲車裝備“機動短距離防空系統”,即M-SHORAD。斯特賴克近程防空機動發射車(MSL)可滿足陸軍應對無人機系統、旋翼機、固定翼飛機和巡航導彈威脅的新興作戰需求。波音公司和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聯合為美軍斯特賴克裝甲戰斗車配備導彈與火炮,使該車具備戰時攻擊能力和防御火力,列裝后的斯特萊克裝甲車比一般戰術車輛的有效性更好。2018年6月28日,萊昂納多DRS公司宣布,其M-SHORAD方案已被美陸軍選定。其方案是將雷神公司的毒刺導彈和Rada公司的多用途半球雷達系統集成到莫格公司的可重構集成武器平臺斯特賴克A1上,為旅級戰隊提供完整的“探測-識別-鎖定-摧毀”能力,以應對無人機、旋翼機和固定翼飛機帶來的威脅。該系統等成熟技術,在為作戰人員提供硬殺傷和軟殺傷能力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斯特賴克機動性的影響。武器平臺可支持安裝多種武器,戰術指揮官可根據戰斗場景的不同進行靈活配置。
發展陸用型固體激光器,用于攔截集群攻擊的導彈以及無人機群。美國利用逐漸成熟的新概念武器技術,發展陸用型固體激光器,用于保護機動部隊免于火箭彈、火炮、迫擊炮和無人機威脅,預計在2024年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18年7月,美國陸軍已與雷神公司簽訂價值100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開發激光武器系統的初步設計,以便于將其集成在中型戰術車輛上。根據7月2日公布的合同,雷神公司將為“高能激光戰術車輛演示”(HELTVD)項目開發100千瓦級的激光武器系統。多光譜目標傳感器、組合光纖激光器、電力和熱力子系統被集成為一個整體。
對現有便攜式防空系統進行改進和試驗,以期應對新型威脅。毒刺是美軍的單兵便攜式紅外尋的防空導彈,重15.2千克,有效射程約8047米,戰斗部2.99千克。美國目前正在將毒刺防空系統集成到打擊者裝甲車的通用遙控武器站上,并于2017年9月份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成功攔截空中靶標。早期的毒刺導彈使用“命中即毀”的方式來打擊目標,需要極高的精度,而無人機目標的飛行路徑難以預測,這使得毒刺導彈難以命中目標。2018年9月,美國陸軍用配裝近炸引信的毒刺導彈與9架無人機系統進行了對抗測試,試驗結果表明,改進后的毒刺導彈具備更強的打擊無人機的能力。

毒刺是美軍的單兵便攜式紅外尋的防空導彈
采購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鐵穹系統。美國與其他國家在防空武器研發上開展了大量技術合作,其中不乏性能優異、性價比高的產品。鐵穹系統就是由美國雷神公司與以色列拉斐爾合作研發生產的,其中超過50%的組件在美國制造。2019年1月,美陸軍計劃以3.73億美元價格從以色列拉斐爾公司購入2套鐵穹防空系統,主要用于為地面部隊提供反無人機、迫擊炮、火箭、火炮和巡航導彈的能力,同時探索在“間接火力防護能力增量2”項目中全面采用以色列研發的系統,并于2023年前整合進一體化作戰指控系統。鐵穹系統每個發射器可裝20枚塔米爾攔截彈。1套鐵穹系統包括12個發射器,2個傳感器,2個作戰管理中心和240枚攔截彈。美陸軍采購執行官布魯斯杰特稱,美國試圖建立基于美制AMRAAM AIM-120空空導彈和響尾蛇AIM-9空空導彈的防空系統,但成本太高,且這些系統無法滿足軍隊的所有作戰需求。因此,美國決定從以色列采購鐵穹系統。因為鐵穹系統與美國現役的雷達不兼容,美國還計劃采購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生產的ELM-2084多任務雷達。
持續對與挪威聯合研制的防空系統進行升級改進。“國家先進地空導彈”(NASAMS)系統是美國雷神公司和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聯合研制的中近程防空系統,主要用于要地防御。NASAMS系統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制,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1996年,挪威陸軍開始對該系統進行升級,推出了NASAMS系統升級版NASAM-2,其主要特點是采用了更加先進的哨兵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并配備了北約Link 16數據鏈和光電、紅外火控系統。自2005年以來,已經在芬蘭、西班牙和荷蘭等7個國家部署,并已融入美國首都地區的防空系統。NASAMS-2由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AN/MPQ-64哨兵三坐標對空雷達、導彈發射裝置以及火力分配中心和指揮控制單元組成。該系統仍然在不斷改進中,美國計劃2019年開始使用ARRAM-ER增程型導彈系統來取代該系統現在使用的AIM-120導彈,新導彈采用了更大的固體助推器,最大射高提高了70%,最大射程增加到40千米。
除了對防空導彈的發展,美國還通過連續試驗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控系統(IBCS),增強預警探測、綜合指揮控制、任務規劃、資源調度能力,形成適應不同火力攔截武器的整體作戰效能。
2018年8月,美國陸軍成功進行了諾·格公司研發的一體化防空反導(IAMD)作戰指揮系統(IBCS)的演示試驗,展示了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揮系統的擴展能力及遠距離網絡化能力。諾·格公司的導彈防御系統副總裁表示,IBCS可整合廣泛分布的傳感器和發射器并可提供單一綜合空情圖,將為防空乃至聯合部隊提供巨大的優勢。這些能力已經通過在幾個州的實際操作進行了驗證,IBCS大大增強了系統的整體作戰能力。
此次以士兵為中心的試驗展示了IBCS廣泛擴展的能力,進一步展示了IBCS網絡管理技術的魯棒可靠性,在日益復雜的戰場環境下,為士兵提供有效、高效的語音、數據和視頻連接。作開放式架構的IBCS聯接了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場、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及阿拉巴馬州紅石兵工廠的20多個節點。此次試驗將9個IBCS交戰中心,12個IBCS一體化火控網絡中繼,以及哨兵近程防空雷達、愛國者雷達,愛國者-2、愛國者-3、愛國者-3 MSE攔截器整合成統一的系統。試驗中,IBCS建立了虛擬的一體化防空反導任務力量,以保護4個關鍵設備,同時跟蹤“紅方”和“藍方”戰斗機、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檢驗了提供并維護語音、數據和視頻網絡連接;進行空中目標的敵我識別并形成單一綜合空情圖;仿真交戰規劃、執行及監控。試驗還包括動態添加/刪除節點以驗證IBCS作為移動自組網絡的自我配置能力。

鐵穹系統是由美國雷神公司與以色列拉斐爾合作研發生產的

美國海軍披露,計劃快速研發并部署標準-6導彈增程型
IBCS已經證明了其獲取實時目標的能力,首次飛行試驗便成功攔截了目標,并在第2次飛行試驗中進行了更難實現的“遠程交戰”。在其第3次飛行試驗期間,IBCS指揮、控制不同的雷達和武器系統,采用兩種不同的攔截彈同時攔截了兩種目標。使用響尾蛇導彈和長弓地獄火導彈成功進行了兩次飛行試驗,驗證了間接火力防御系統。IBCS前所未有的高集成度,將填補當今防空系統的不足。
標準-6導彈具有防空和反導雙任務能力。設計要求是使用最新的導彈硬件和軟件技術來應對不斷變化的空中威脅的能力。標準-6導彈的研發和制造由雷神公司負責,其在標準-2 Block 4導彈的基礎上改進了推進系統、彈體和戰斗部,并采用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MRAAM)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使標準-6導彈可以提供遠程防空能力。相較于標準系列前代導彈,標準-6在射程、射高、制導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提升,著力加強對低空、超低空巡航導彈的攔截能力,并具備有限的末端彈道導彈防御能力。標準-6導彈射程可達370千米,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中段無線電指令修正,末端具有主動雷達尋的能力。
2018年1月17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批準了SM-6 Block 1B的研發計劃;2月27日SM-6 Block 1B被列為無撥款優先項目上交國會,希望可以獲得1900萬美元的研發經費;美國海軍正式提交了用于支持SM-6Block 1A火箭發動機的快速樣機研究經費申請。2019年3月25日,美國海軍披露,計劃快速研發并部署標準-6導彈增程型,即標準-6 Block 1B型。該型號旨在為美國海軍提供遠程反艦作戰能力,預計在2023財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可用于攔截高超音速武器。
標準-6 Block 1B將沿用標準-6 Block 1A的導引頭和戰斗部,但采用全新的533毫米雙推力火箭發動機取代現在的MK-104型343毫米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使得標準-6 Block IB的射程和動力學得到大幅提高。標準-6系列從標準-6 Block IA發展到標準-6 Block IB采用的是美國海軍一貫追求的螺旋式升級發展路線的體現。美國海軍繼續發展標準-6 Block 1B,主要是要繼續提高水面艦艇超水平線攔截的能力,繼續提高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提高水面艦艇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能力。
標準-6 Block 1B性能比現有的標準-6系列上了一個臺階,因此注定其無法取代現有的標準-6系列,兩者將會并行存在。未來美國海軍除去射高達160~1200千米的標準-3海軍戰區反導彈,艦載防空導彈今后的格局也會隨之變化,形成標準-6 Block 1B、標準-6 BlockI/IA、標準-2 Block 3A/B/C不同火力梯次的艦隊防空反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