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
前年清明節,我寫了一篇《緬懷鄭成竹烈士》的博文,發在博客上,悼念我的堂伯、我父親的戰友鄭成竹烈士。不久,一位福州博友從博客上給我發來一紙條,說她有一張照片,要我確認是不是鄭成竹烈士,并將照片發來。我雖然沒見過鄭成竹烈士(他犧牲時我剛出生不久),但見過他和我父親在南安師范時的合影,后來有關部門找我父親要去了這張合影,說是烈士紀念館要用,此后再沒歸還。
看了博友提供的照片,我立即確定這是鄭成竹烈士的照片。我手頭有一本紀念鄭成竹烈士犧牲50周年的文集《長青樹》,是由中共南安市官橋鎮黨委、南安市新四軍研究會編印的,里面收錄了我父母親回憶鄭成竹烈士的3篇文章。這本書中鄭成竹烈士的畫像正是根據博友手頭的這張照片畫的。這也說明有關部門和組織在編印這本書時,手頭沒有鄭成竹烈士的照片,才采用其畫像。所以,這張照片顯得很珍貴。
鄭成竹,1922年出生在南安官橋巖前村(現官橋成竹村巖前自然村)。他家和我家都在村東頭,是近鄰。他母親經常和我奶奶在一起聊天。鄭成竹犧牲后,他母親說起兒子,總是老淚縱橫。解放后,我父親曾將其母接到泉州家中住過一段時間。我從小就聽奶奶和父母親講述很多關于鄭成竹烈士的事跡。
鄭成竹周歲時父親就被土匪殺害,母親年輕守寡,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1939年春,在晉江安海養正中學念書時,他參加了抗敵后援會、青年戰地服務團等,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中學畢業后在五峰中心小學任教,因參與組織抗日活動,被學校當局認為是“危險分子”,借故辭退。回鄉后鄭成竹繼續進行抗日宣傳,團結群眾,建立巖前村黨小組。1945年鄭成竹和我父親一起考入德化師范(后改名南安師范),是同班同學。鄭成竹任學生會主席,英俊且才華洋溢的他甚至獲得當時南師校花的青睞。1946年5月27日,因學校當局克扣貪污學生伙食、專橫壓制并無理開除學生等行徑,引發南安師范學潮,鄭成竹因勢利導,領導各班學生代表組織抗議活動,因此被學校開除學籍,警察局也對他進行通緝。鄭成竹同我父親繞道碼頭、羅東、泉州回家鄉。隨后黨組織安排他轉入農村,相繼在南安羅東和官橋等地組織農民開展抗丁抗捐抗稅斗爭,組織武裝工作隊開展游擊戰爭。1946年9月,官橋紅色“一片支部”成立,領導人就是當時代號“45號”的鄭成竹。“一片支部”在五峰山一片寺召開多次秘密會議,布置武裝斗爭。1948年8月,鄭成竹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E區(以官橋、嶺兜為重點的南安中部及晉南邊界一帶)區委宣傳委員。
1948年9月的一天晚上,鄭成竹與幾位同志在官橋仙枝村開會時,不幸被敵人包圍。他們與敵人戰斗了一夜,第二天拂曉突圍沖出。鄭成竹突圍時腳受傷,再度被包圍。他與敵人進行頑強的戰斗,80多發子彈全打光,最后身中數十彈,壯烈犧牲,年僅26歲。為了紀念烈士,1949年,中共晉南同縣工委把他的家鄉改為成竹鄉。
鄭成竹犧牲時,我父親被黨組織派到南安羅東,任洪河區(后改為晉南永縣工委)區委委員。得知戰友犧牲,他悲痛萬分,同時也激勵他繼承戰友的遺志去奪取斗爭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在鄭成竹犧牲的山林村建起了鄭成竹烈士陵園。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有很多社會各界人士和學校師生前來悼念。我父親生前多次與地下革命的戰友們來悼念鄭成竹烈士,也曾應邀在烈士陵園向少先隊員們介紹鄭成竹事跡。
去年清明節前,我又收到這位福州博友發來的紙條,說他們準備從省城到鄭成竹烈士墓祭奠,詢問烈士墓的確切位置,以及路怎么走。他們對烈士的追念讓我感動,我詳細地告訴了她。她的真實身份始終沒有告訴我。我猜她的前輩應該是鄭成竹的同學或戰友,并且向她講述過烈士的事跡,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雖然我至今不認識這位博友,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為理想信仰、為新中國的誕生而犧牲的烈士,并沒有被人們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