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
2019年1月26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閩劇現代戲《生命》在福建省閩劇藝術中心演出。我慕名前來觀看。劇中所彰顯的“用生命守護的承諾”主旋律,令我心靈備受震撼。那敬佩敬重敬仰先輩之情油然而生,不時溢于感動的淚水之中,洗滌著思想,凈化著靈魂;那感恩感悟感激交織一起,化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的磅礴力量。
這是一首用大愛呵護生命,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忠誠信仰之歌。該劇取材于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姜安長篇小說《走出硝煙的女神》,講述的是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一支由五十個懷孕女軍人組成的孕婦隊,在隊長陳大蔓帶領和警衛班戰士護送下,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歷經重重艱難險阻,在戰火中生下與共和國同齡的孩子。陳大蔓為此傾盡所有的愛,警衛班全體戰士則為之全部犧牲。為了躁動于50個母腹中嬰兒的順利出生,為了50個母親和50個新生兒的平安,他們憑著對黨忠誠的信仰力量、對戰友及其后代的大愛精神,一路上前赴后繼,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直至獻出寶貴生命,踐行了用大愛呵護生命,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承諾,驚天地泣鬼神,令人蕩氣回腸,肅然起敬。
這是一個激發后人追思先烈用生命守護承諾,穿越時空感受信仰力量的紅色之旅。《生命》劇中所綻放的警衛班戰士為了50個孕婦到50個產婦、50個新生兒的生命安全而全部獻出其寶貴生命的血染風采,激起人們對為了新中國誕生而英勇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的深情追思和無限懷念。令人想起長征路上紅軍指戰員用生命守護難產孕婦產下嬰兒的英勇悲壯故事。那是長征路上的一天,一場激烈的突圍戰剛一打響,一位隨隊長征的孕婦突然要生孩子,而且是難產。當時這位孕婦疼得滿地打滾,身邊沒有一個醫護人員,只有幾個紅軍小戰士。僅僅一公里以外,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正帶領戰士拼死作戰,眼看著頂不住了。董振堂拎著槍回來問:到底還要多少時間能把孩子生下來?沒人能夠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沖入陣地,大聲喊道:“你們一定要打出一個生孩子的時間來。”戰斗結束,一些戰士經過產婦身邊時都怒目而視,因為很多兄弟戰死了。但此時董振堂又說了一句足以載入史冊的話:“你們瞪什么瞪?我們流血犧牲不就是為了這些孩子嗎?”83年前,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一位紅軍軍團首長帶領紅軍戰士拼死作戰,用生命守護生命之際脫口喊出的、說出的這些話,不正是對牢牢扎根于共產黨人心中的理想信念執著堅守嗎?不正是對用生命鮮血灌溉的共產黨人信仰之花的最美綻放嗎?正是憑著這堅如磐石的信念信仰力量,成千成萬的先烈用生命守護生命,換來了四萬萬人民的新生,贏得了新中國的誕生!正是憑著共產黨人信仰力量的偉大支撐,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
這是一部教育后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的鮮活教材。《生命》劇中展現的警衛班全體戰士為守護50位孕婦產婦和50個新生兒平安穿過硝煙之路而全部倒在黎明前的英勇壯舉,一直展現在我的腦海里,激起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管你走多遠,都不要忘了來時的路這一至理名言的深入思考和深刻感悟,由此引發對革命后人的追問:當年50位新生兒,如今將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可曾記得小時候媽媽講那穿越硝煙之路的故事。如今你們是否以此教育子孫后代要永遠牢記用生命守護你們生命的那些英烈,以不忘本來,繼往開來。或許你們當中有人記住了做到了,而有人則忘了。此時,不禁讓我想起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創作排演的敘述體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劇情結尾犧牲的紅軍們返回人間,站在舞臺上對用他們生命換來今天大聲發問的那些發人深醒的幾段話:
“我們為之奮斗的夢想實現了嗎?!
我們共產黨人有沒有忘記當年對老百姓的承諾?!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污吏嗎?!
人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
從《生命》引發的對革命后人的追問到《從湘江到遵義》劇情設置的紅軍英烈返回人間對今天的大聲發問,可以使我們從中領悟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領導全黨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黨的十九大主題的真諦之處與英明偉大。這是對紅軍先烈發問的最好回答與告慰。
由《生命》引發的所想所思所悟,讓我穿越時空感受到共產黨人的信仰偉大,使命光榮,進一步增強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心力量。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和追夢人,要更高地舉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弘揚英烈崇高精神,傳承先烈未竟事業,為實現英烈為之奮斗的中國夢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