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健
摘要:為了能更好地找出舞蹈《裙兜蜜語》的創作依據,筆者和合作者赴壯鄉村寨進行體驗采風活動、尋找真諦,針對作品所缺少和不足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對服裝、道具、音樂、動作語匯等壯族元素和符號進行甄別,從頭至尾對作品進行論證。
關鍵詞:舞蹈;創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093-01
壯族人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從生活環境上說是很適合以稻作為業,而山地,大都為土山,也有石山,以種植玉米、甘蔗、瓜果類為主,因此,把壯族稱之為稻作民族是為貼切的。首先,田地離家都不遠,所用的勞動工具也不會太大,出門即可收割。
作為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只有一個支點來用是遠遠不夠的,當然,僅僅7-10分鐘的表演時間里也不能什么都要講,但也不能沒有更多的想象和更多的空間。
作為圍裙,也并不是壯族特有的東西,但作為“裙兜”可能就是壯族人用處最為更廣泛的民族了。
我們在尋找更多的壯族符號賦予舞蹈作品更多的想象時,發現壯族最特有的符號是兩手抓裙兜時的心態、形態、體態。如在走路時、與人交流時、勞動時、在家做家務時,以及她們在傳情示愛中等細微的變化,都能體現出壯族婦女的勤美。
我們在創作作品之初,更多只去觀察女人們做什么?拿什么?用什么?戴什么?等等。我們想不出,快要崩潰,快要“缺氧”時,才發現作品想要的東西,那就是:婦女們在勞動收工后要回家的甜美心態,特別是把大圍裙的下端裙角收起擼起掖在腰上,把圍裙變成“兜”的時候,而兜里裝著家人、小孩、心上人愛吃的東西,這一發現讓我們的腦子頓開。
我們清醒地發現,壯族婦女因為“勤美”也很“心細”。的確,“管家”“持家”都很需要心細來盤算家底,而《裙兜蜜語》給我們由此而得來的就是壯族婦女的生活“細節”。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壯族舞蹈《裙兜蜜語》獲得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后,更重要的要把作品更賦其壯族文化內涵。在作品里能更多地讓人們看到點什么,從小小的作品中讀懂壯族婦女的心里世界,而達到當今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壯族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我們也常常發現男人在一起時談什么,女人在一起時談什么,而壯族女人在一起時,她們更多的是持家趣情。這就是我們在作品中想要的東西。
自古以來,生活在百色的壯族人民,有著自己對世界獨特的感知方式,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習慣和象征體系,并以此去向世人展示強烈的傳統審美方式,壯族是較早融入多元文化的族群,并在這種多元并存的格局中,永遠保留著自己這個單純的審美概念,它所包含的精神內涵和已吸吶的文化意識正是我們要排練演的舞蹈《裙兜蜜語》的主要價值所在。
《裙兜蜜語》的創作思維主要還視當今的審美心理去把關,要用現代審美的角度進行構造,勞動生活的元素在節目里只能是為我們提供養分,每當我們融入這個問題時,就會想起壯族婦女為什么要織壯錦、繡花、繡繡球,想起他們在“請仙姑”時,他們常常吟涌古怪的音調,都說這是跟神的對話,尋找真經,我們也無法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給作為《裙兜蜜語》的每一個動作語匯細節的提升、音樂符號的發展和運用都是極為重要的。
在作品的中段,我們也設計了一節把女人們對“裙”變換成“兜”的心里放大,強化“兜”里的東西是那么的珍愛,特別是當雙手拉起裙角,用手收攏,雙手的手指同時往里抓收的舞蹈語匯,在這個匯語的處理上,很大程度地體現女人的“心”以及女人們的“愛”,說大一點,并可升華為女人們的一種收獲感與幸福感的心理表現,一天的辛勞已變成這個時刻的“幸福”,“兜”里的東西是什么食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已變成一種“愛”,一種心境的上升。
《裙兜蜜語》是壯族節目,但它所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婦女勤勞持家,勤美多姿的一個縮影,表現壯族只是載體,而《裙兜蜜語》所表現的是使作品有更寬的想象,是和諧共存的民族在生養自己的這塊土地上習俗代代相傳,記憶世世相承的族群禮儀之教,讓當今的我們從其意中感受到她們與世間理解的深入淺出的深刻哲理,讀懂母系特點的深遠之愛。
當然,一個舞蹈作品不只是給一個人看,也不是給一個層次的人看,舞蹈作品是要給群眾看得懂,各種各樣的人,不同層次的人看得懂,有的看服飾好看,有的看動作好看,有的看后引起各種多義的想象。總之,《裙兜蜜語》要的就是這個目的。
《裙兜蜜語》的音樂也是量身定制的舞蹈音樂原創,它以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元素都是由編導與作曲者共同完成的最終結果,我們考慮到,作為壯族舞蹈在當今時代的審美的需求下,怎么用?要變形、要擴展、要點題,首先要符合壯族人的心里認可又要得到觀賞人的喜歡。同時,也是關鍵的,就是準確地符合舞蹈的要求。在音樂中怎么用,主要的是要看舞蹈作品的立意和主線及情趣轉換的要求而定,是不能復制的,不是每一個作品都能這樣,要符合情理。
音樂抓住主題后,作曲者在處理層次中,不斷地打開擴展,又收回,一層一層地掀開進行放大,重復,讓舞蹈呈現出幸福和收獲感,特別是在畫面圍成一堆,人臉相貼時,十幾個雙手扶摸著心愛的“兜”時,在音樂的傳遞中,流露出的甜美,讓觀眾也感受到幸福和收獲的感覺,村里的女人們那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