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龍
摘要:中西融合的建筑景觀設計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特色。在現代社會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建筑景觀設計中。鑒于此,本文就中西融合的建筑景觀設計展開討論,探討中西融合之后的建筑景觀設計在現代建筑中的體現。
關鍵詞:中西融合;建筑景觀設計;現代;案例
中圖分類號:TU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02-01
中國由于起步晚,景觀設計不夠完善,還需向西方借鑒,于是很多建筑景觀的設計都會帶有鮮明的西方特色,中西方建筑景觀就這樣順應時代融合起來,形成一種特別的景觀。
一、中國園林與西方現代景觀的差別分析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極大的差異,西方建筑景觀所表現出來的是征服與改造,而東方在建筑景觀上表現出來的則是和諧與統一。東方和西方之間建筑景觀設計為什么會存在如此之大的差異呢?我們需要從兩者之間的文化背景、區域地理、以及美學思想上來分析形成中西方建筑景觀差異的原因。
1.文化背景因素。西方人喜歡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景觀的設計中,大量采用規模整齊的植物進行造景,種植的花卉也會被修剪成各種造型,如文字、幾何圖形、圖案以及一些復雜的牧人或者動物形象。西方的景觀設計常運用低矮的觀葉植物或者花、葉兼美的植物組成漂亮的模紋花壇。中國建筑景觀設計受中國儒家天人合一和傳統的古典園林影響,在很多景觀設計中都會很明顯的體現中國式園林的意境美,喜歡運用假山、流水、寓意美好的花卉自由組成小品,形成小面積的獨特景點。在大范圍上運用中軸線的理念,整體上左右對稱,形成均衡。
2.地域因素。中國多山,地形復雜,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喜歡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能保留的就加以利用、加工,使其形成一道獨特景觀。而西方則是根據需要,在景觀設計上不潰余力地進行創作,展現其創造力和獨特美。
3.思想因素。中國景觀最注重的就是意境的營造。一花一葉一世界,將景觀小品與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產生景物與人物、事物的聯想,在意境上來體現中國景觀設計的美。西方人崇尚自由,在對美的追求上也是自由而大膽的。他們在建筑上順應時代變化,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筑風格、巴洛克建筑風格、洛可可建筑風格以及現代社會流行的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和后現代主義風格等磅礴大氣的建筑景觀。
二、中西方建筑景觀設計融合的現狀
中國的現代化進速度非常快,景觀設計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元素,然而就是因為發展過快,中國現代的景觀設計思路跟不上時代,明顯還不夠成熟,大多數景觀設計都是大同小異,沒有創意。因此向西方借鑒,融合西方景觀設計理念,對于中國的景觀設計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可行之道。
中國走向全世界的步伐逐漸加快,隨著經濟、信息、科技、文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所處的生活空間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融匯了中西文化的嶺南鄉村文化景觀、中西合璧的澳門城市景觀、北京金碧湖畔的別墅景觀、上海靜安雕塑公園等等。
三、中西融合建筑景觀經典案例——以北京金碧湖畔為例
北京金碧湖畔的建筑設計堪稱絕美,它由以“新亞洲:理念著稱的新加坡SCDA建筑設計師事務所擔綱執行。金碧湖畔為體現東方特色,沿用中國傳統的多重院設計,“一層半”的設計,這不僅擴大了建筑占地面積,還增加了室內功能空間,可以與其他生活空間單獨區分開來,適應了人們對隱私的要求性,符合亞洲文化注重禮儀的需求。其建筑融匯了中式院落和歐式庭院的設計精髓,是中西建筑景觀設計融合的典范,金碧湖畔運用中國中軸線的設計理念,橫向設置了前庭、后院和中庭,縱向則有開辟的空中花園、親地庭院和下沉的花庭。庭院和建筑共生,使得建筑中有庭院,庭院中有建筑,既符合中式造型藝術表達,又迎合西式社交空間的需求。
四、結語
西方國家對于設計敢于大膽想象、勇于創新,創造出了許多很有時代特色的建筑風格,如二十世紀中葉之后出現的現代主義建筑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產生的后現代主義。中國雖然也產生了現代主義風格、異域風格、主題風格等,但是從全世界來說,還不能夠成為主流。西方國家設計雖然很出眾,但沒有任何東西是十全十美的,西方國家的設計業存在著許多的缺陷。中國和西方互相取長補短,取之精華棄之糟糠,在今后的建筑景觀設計的道路上融合的更透徹些。中西建筑景觀設計的融合不僅能表現出兩個種文化兩種設計概念,更要表現出兩種不同精神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