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電影作為20世紀初新生成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已經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電影由于其具有的展現動態的美和虛擬性特征,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體驗,相較之于其他的藝術形式,電影影像的構成要素的豐富多樣性使得其表現形式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語言,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之外,其帶來的瞬間美感也是其讓觀眾流連忘返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電影;美感;分析
中圖分類號:J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9)12-0110-02
一、引言
長期以來,電影被人們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物,除了可以使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外,還將追求更高的審美需求,通過其基本構成部分——影像,對各種散亂的畫面進行有邏輯的剪輯并進行重構,通過光影以及色彩等效果的襯托,節奏的快慢表現劇情的緊迫與松弛等等,給人們帶來或輕松活潑或場面壯觀絢麗或劇情黑暗邪惡等等審美感受。在這其中,我們會對某一部影片印象深刻,歸其原因,主要是電影的瞬間美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擬對電影的瞬間美感進行分析,研究電影影像本體及構成要素,以期對自己電影制作研究有所裨益。
二、電影的影像與視覺探索
(一)光與影
光與影是電影影像的靈魂,正是由于靈魂所在,才能為電影畫面確定視覺基調,從而營造出特定場景氣氛。這個靈魂的塑造過程是靠攝影師來完成的,攝影師通過燈光的布置與安排來烘托電影的主題、氣氛。比如,著名導演黑澤明就擅長使用濾鏡效果對外景地的光線進行處理,給人一種柔和、浪漫而懷舊的特殊感覺,從而深化了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光與影在烘托氣氛的同時,還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比如導演可以通過不用的打光方式,起到不同德暗示效果。比如將光線由演員的臉部下方朝著上方照射能夠有效凸顯人物陰險邪惡的特征,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哪怕人物并未在其臉部表現出一絲情感,采用這種光線的處理仍然可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反之,若要表達善良和溫暖的人物形象,則可以將光線由頭頂向下照射,就能輕易的營造出這種氣氛。所以,目前有許多電影都注重從光與影的角度來探索視角表達。
(二)色彩
眾所周知,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只有合理使用光線和色彩,才能體現其藝術效果,可以說,光線就是電影的靈魂,色彩就是電影的肉體,兩者缺一不可。色彩通過屏幕將形象思維傳遞給觀眾,從而直接用來表達作者的意圖與想法。
正如美術繪畫等十分注重色彩一般,電影業十分注重從色彩的角度去表達。不同的色彩由于其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感受,所以,色彩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現實情感。而且,從古至今,色彩的作用往往都可以比較獨立地發揮作用,營造非同一般的形式美,所以,不同的色彩往往可以給予人們不同的審美感受。比如冷色一般代表著平靜、疏遠、安寧。暖色代表著侵略、暴力、刺激。靈活地使用色彩效果,能夠使電影的人物和場景變得更加豐富,引人入勝,震撼心靈。
(三)構圖
著名導演馬塞爾·卡內曾說:“構筑影像時,導演必須將自己相像成一位藝術大家,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手法使畫布充分藝術成份。”這里說的是電影構圖的重要性。電影構圖是電影視角探索的方式之一,因為在巧妙的視覺重構處理之后,可以提高電影畫面視覺形式感,這也是電影視角表達的最直接手段之一。
根據人身體的構造,人的眼睛在觀察事物方面有著驚人的能力,尤其是對于一些色彩形成鮮明對照的畫面上,更是可以迅速而敏銳地將其鎖定,之后才會慢慢將視線轉移到其它地方。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在電影制作過程中必須注意采用強烈對比效果的構圖方式來聚焦觀眾的眼球,從而提升電影給觀眾帶來的美感享受。比如,如果導演想把人物的面部情感在第一時間被觀眾所看到,則可以通過強化面部燈光效果來達到目的;如果想把位置靠前的人凸顯出來,那么,則會選擇虛化后面的人,這種一實一虛的強烈對比,自然而然就實現了預期的效果。
(四)節奏與韻律
關于電影的節奏,馬爾丹指出,電影是否具有一個合理的節拍,關鍵不在于鏡頭之間的切換,而在于靈活地控制各個鏡頭之間如何調節觀眾的眼球。因此這種電影節奏屬于抽象概念,主要體現在觀眾的注意力上。
就電影而言,節奏主要與鏡頭、攝像機或物體移動的速度有關,而韻律則主要由畫面速度和停留時間的起伏來控制。節奏與韻律的關系就是節奏中蘊含著韻律,反過來韻律也在不同程度地制約影響著節奏。節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韻律的連續起伏變化的速度,同時也不同程度地改變了電影的視角。
三、瞬間美感的產生與表現
(一)電影瞬間美感的產生
1.光線的恰到好處
在影視畫面中,光線是塑造視覺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電影中的那些難以忘記的畫面,很多都在光線處理上有著攝影才可以帶來的美。雖然電影來源于生活,但它要通過導演創作加工把它上升成藝術,很多平淡的故事情節經過光線的處理變的豐富多彩,讓人回味,它是對電影主題、風格的補充表達。
2.色彩的和諧統一
電影發展到現在,其對畫面色彩的效果要求越來越高,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電影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各種先進技術層出不窮。導演一方面要將劇本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如何通過色彩的運用來提升電影的藝術性。因此優秀的電影作用要求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和切換來達到不同的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目的。色彩不僅能夠刻畫人物心情,更是體現歷史深化的良好藝術手段。
導演如果可以重視色彩的運用并熟練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電影中的人物和景象將更加鮮活,從而增加其藝術美感,突出電影主題,而且還會給觀眾帶來瞬間美感的享受。
3.構圖的精妙
很多看過張藝謀電影的人都說觀看他的電影簡直就是一場豐美的視覺盛宴。因為,在他的電影里,無論是動態的畫面還是靜態的畫面,每一幅畫面及每一個影像都是那么的精彩妙絕,不僅僅是是上面所說的飽滿的色彩,更為重要是電影中帶給觀眾瞬間美感的那些新奇的具有形式美的構圖。
張藝謀在其執導的電影《一個和八個》的攝影闡述中提到:“本片的特點是強烈、飽滿、大膽、簡練。特別是‘大膽、簡練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其中,通過對局部畫面的非完整性構圖手法營造一種黑白的強烈對比,不僅不失整體印象的完整性,而且還達到了飽滿而簡潔的特殊效果。”張藝謀導演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在其執導的另一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這種藝術思想也體現得非常明顯。該影片的所有鏡頭均在陳家大院內拍攝,場地并不開闊,時間也不完全連續,但由于采用了俯拍全景鏡頭,使這些不利的拍攝條件都得以了很好的化解,成功展現了一個封閉的與外界隔絕的宗法系統。這種巧妙的構思,在深化電影主題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美的體驗。
(二)電影瞬間美感產生的表現
1.場景
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是一部制作精美、色彩構成艷麗、場面布景宏大、感動人心的巨制。其劇本的情節安排充滿了友誼、親情、冒險、懸念等元素,適合多個年齡段的人群,電影以其絢麗的場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這部影片里,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海洋的深處,這本身就與傳統的天空、陸地結構的場景不同,從陸地到海洋,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心理感觸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為了展現海水的場景,需要導演對控制水面、潮流對光的折射,同時水里物體的距離感和水的透明度、質感的處理有很好的把握。該影片中,場景師和導演突破了這一技術難題,利用獨特的視角和新奇的創意,為觀眾描繪了一個美妙絕倫的海底世界,它的變幻莫測和精美絕倫,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
2.人物造型
《花樣年華》中生活在香港的上海女人們的旗袍造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群挽著精致的發式,穿著嬌艷的旗袍的女人,慢悠悠走過那段美麗年華。導演王家衛,借助旗袍在推動情節的發展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無數個讓熱感嘆的鏡頭。
鏡頭一:蘇麗珍(張曼玉飾演)出場的時候,穿著一件藍底紅花的旗袍,大方而得體,自然又分明,與環境融為一體。蘇麗珍的出場時驚艷的,由于當時的故事情節是沒有出現任何的感情危機,這位女人和所有女人一樣,她體會著婚姻帶給自己的幸福,所以,這種瞬間的美感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情感體驗。
鏡頭二:蘇麗珍身穿暗色旗袍外出買飯,盡管表情并無特殊之處,但這種暗色調本身就將其內心的孤獨體現得淋漓盡致;
鏡頭三:在他們得知另一半出軌后,蘇麗珍前往旅店與周慕云見面,此時穿的竟然是大紅旗袍,與其平時的風格截然相反,這種強烈的對比實則暗示她們之間微妙的愛情。
鏡頭四:當房東外出后,蘇麗珍又穿著一套黃色旗袍偷偷前往周慕云家,無意間就使觀眾體會到那種相聚的溫馨和快樂。一轉眼,在蘇麗珍確定與周慕云同行后,其身上的旗袍又變成了綠色,這使得女主人公內心的情況一目了然,即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信心。可惜,當她到達旅店時,周慕云已經離開,導演又通過紅色的窗簾、床和墻壁與其綠色的旗袍形成強烈對比,瞬間給人一種失落感。
這些人物造型,不僅展現了人物的內心的變化及發展歷程,也使得觀眾在這種造型中一次又一次獲得瞬間美感。
3.特效處理
從上世紀末開始,數字技術迅速發展,電影行業也由此走上了一個新階段,各種新奇的視覺體驗開始出現,催生出大量前所未有的電影新技術,使各種藝術思想可以更加精確地表達。例如著名影片《阿凡達》,其技術和創意都開創了電影史的先河,在拉開了3D電影時代的同時,也刷新了人們對電影審美的標準。該影片大量采用了計算機生成影像技術,使潘多拉星球那種迷幻之境表現得十分到位。在電影情節中,形成了一個完整而新穎的生態系統,這里有高達900英尺的參天巨樹、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星羅棋布漂浮在半空之中的群山、似水母一樣的樹精靈、夜間發光的森林植物以及兇猛異常的怪獸等等,這些顏色豐富,動態十足的生物使得觀眾如同置身于夢中的奇幻樂園,呈現出宛如人間天堂般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