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娟
摘要:近年來,藝術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國家教育部的重視。聲樂藝術作為青少年兒童最為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也越來越向低齡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類學校以及培訓機構開設了專門的少兒聲樂課程。本文以少兒聲樂教學中歌曲的選擇角度來展開,以期為少兒聲樂教師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 鍵詞:少兒聲樂;教學;歌曲;選擇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14-02
一、引言
兒童的歌唱材料主要是歌曲,歌曲是學習聲樂藝術的重要媒介,歌唱曲目的選擇在聲樂的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因每個孩子的成長階段與發育程度等因素不同,為兒童選擇歌唱材料時,既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保護孩子稚嫩的發聲器官;又要兼顧孩子的興趣,因材施教,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從整體來說,歌曲的選擇應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原則,選擇那些旋律美、結構美、思想美的作品來進行學習,讓兒童在聲樂的教學中,獲得技能技巧的同時,達到美的享受。下面筆者將根據兒童年齡段的特點來劃分,對少兒聲樂教學中的歌曲選擇部分進行具體的論述。
二、針對學前階段兒童的歌曲選擇
學齡前兒童即六歲之前的孩子,他們正處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與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聲樂的學習更多地是讓孩子自然地歌唱,盡可能地唱準兒歌的音高,感受歌曲的節奏與韻律,無過多技巧性學習。在歌曲的選擇上應遵循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原則。
教育性即歌曲的內容對幼兒具有教育意義。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培養高尚道德以及獲得正確價值觀是此類教育性兒歌的目的。如《對不起》這首兒歌,由簡短的八個句子組成,在郎朗上口的音調中唱出了幼兒在游戲中不小心推倒同伴后的正確的行為規范。此類兒歌可以較好地通過音樂達到教化幼兒的目的。歌曲富有情境,且朗朗上口,易于記憶,比起單純的說教更能讓幼兒快樂地接受。
趣味性即歌曲具備有趣的特征,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趣的兒歌能達到培養歌唱興趣,讓幼兒愛好歌唱的目的。歌曲的內容詼諧幽默;歌曲的曲調歡快活潑;亦或是歌曲適合用多樣化的手段來表現等;這樣的兒歌都具備有趣的特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參考:
1.有劇情或帶有游戲性質的兒歌。歌曲內容有幼兒易于理解的簡單故事情節,可以讓幼兒在學習和演唱時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使聲樂的學習富有趣味性與娛樂性。如《小紅帽》等;
2.內容貼合幼兒日常生活,旋律歡快調皮、節奏節拍鮮明、富有動感,在演唱時宜根據歌詞內容中的行為動詞進行簡單肢體律動類的兒歌。如《拔蘿卜》、《數鴨子》、《冼手帕》等;
3.內容或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兩段式分明的兒歌。此類兒歌多用于奧爾夫音樂教學中,該類兒歌曲式結構鮮明、有利于幼兒建立歌曲的結構感,把握歌曲的兩段鮮明不同風格,體驗歌曲表現的不同情緒。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這些趣味性的兒歌寓教于樂,來激發出少兒聲樂學習和舞臺表現的主動性,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三、針對小學階段兒童的歌曲選擇
升入小學階段的兒童其歌唱器官的發育較學前階段幼兒則更加完善,肺活量增強,呼吸的支持增強,音域更加寬廣,經過聲樂訓練的女聲甚至能輕松到達小字二組的水平;其次生活經驗的豐富,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對歌詞能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該階段的兒童有能力演唱大量的聲樂作品,甚至是有難度的二聲部歌曲。同時,有許多作曲家也為該階段的少年兒童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歌曲,甚至是兒童歌劇作品,故可供該階段少兒聲樂學習的曲目較多,選擇范圍也較廣。對于該階段兒童的聲樂學習,聲樂教師在歌曲的選擇上應當遵循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
全面性即兒童要演唱不同題材內容與體裁形式的作品,體驗不同的作品風格,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少兒聲樂作品根據歌曲的題材不同可以分為:少兒民族歌曲、少兒生活歌曲、歷史題材故事歌曲、古詩詞歌曲以及通俗歌曲等;根據歌曲的體裁可以分為:進行曲、頌歌曲、敘事歌曲、詼諧歌曲等。教師應讓兒童全面地接觸各個類型的優秀少兒聲樂作品,開拓藝術視野,奠定聲樂學習的基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的傳承中,少兒聲樂作品也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和反應時代主題的先進文化為己任,音樂作為文化的載體,各個民族都有著極其富有特色的民族歌曲及豐富的音樂寶藏。在少兒聲樂教學中,不單是選擇本民族的歌曲,教師還應該注意選擇一些各個民族的優秀民族歌曲作為教材。通過一些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讓兒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音樂的多姿多彩,加深對民族音樂的感情,為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針對性即少兒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可根據一些具體的情況來進行歌曲的選擇。進入二十一世紀,社會在飛速發展,高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大部分兒童的思想比較早熟,喜愛成人流行音樂,因而出現一些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優秀的兒歌被該年齡段的兒童視為“幼稚”的情況發生。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可以選擇以下歌曲作為參考:
1.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歌曲。如運用古詩詞創作的兒歌,如《春曉》等;運用歷史典故、寓言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少兒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和《花木蘭》等;也可以選擇旋律動聽,音域適合兒童演唱的成人藝術歌曲,如《送別》等;
2.通俗性的歌曲。如具有現代多元化特點的、適合少兒歌唱的、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該類通俗歌曲區別于翻唱成人的通俗歌曲,屬于孩子們的自己的通俗歌曲,如《夢的眼睛》和《金龜子暢想》等;在兒童的音域范圍內也可選擇那些優美的、高尚的、音域適中的優秀成人通俗歌曲來提高兒童歌唱的興趣,如《風吹麥浪》、《貝加爾湖畔》等;通過一些優秀的通俗作品,孩子們能夠輕松、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擁有自己的夢想和幻想,從中找到了更多的樂趣和自信
3、優秀音樂劇或兒童歌劇選段。如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選段等。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兒童聲樂的選用歌曲要靈活。教師還可以根據兒童的性格、喜好,甚至是即將到來的節日作為依據對兒童演唱的曲目來做選擇。如性格活潑開朗的兒童可以選擇一些節奏感稍強的歌曲,但是在課堂上過于活潑、興奮,有時候忘乎所以的兒童就盡量選擇一些抒情、柔美、節奏緩慢的歌曲;性格內向的兒童往往不善于表達,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稍微活潑、歡快、有激情的歌曲;遇到像父親節、母親節等這樣有意義的節日,可以選擇一些相關的歌曲讓兒童演唱,不僅增添了節日的儀式感,具有教化意義,還豐富了聲樂學習的情感體驗,利于情感的投入。
此外,也可根據學生的技巧不足來選擇合適的歌曲訓練,如對于氣息比較短淺,唱歌連貫性欠缺的兒童可以選擇一些音樂線條比較寬廣,抒情性比較強的歌曲。對于節奏過于拖拉,無節拍韻律感的兒童可以選擇一些節奏感,頓挫感比較強的歡快跳躍性的歌曲;對于普通話不標準,帶有地方方言的兒童,如前后鼻音不分的情況,可以選擇歌詞里面帶有較多后鼻音的歌曲來訓練。
四、結語
近年來,少兒聲樂作品百花齊放。優秀的少兒聲樂作品,需要體現一定的教學內容與思想,同時滿足教學和社會實踐的需要,既達到使學生聲樂技巧循序漸進的目的,同時又具有審美的高度。總之,一個經驗豐富的優秀少兒聲樂教師必定善于選擇適合兒童的聲樂作品來進行教學。在少兒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技能技巧,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與情操,藝術教育只有滲透情感的教育才能散發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