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4月26日,歷時4個月的“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主劇場正式落下帷幕。作為中國首個具有專業度和系統性的音樂劇節,“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由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主辦,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由“一季展演”“一屆論壇”“一項計劃”與“一個活動”四大品牌板塊內容組成。閉幕式上,主辦方正式公布了本次原創華語音樂劇孵化計劃的入圍名單,從72位投稿者、77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的5部作品,成為此次孵化計劃的“嘗鮮者”,這也標志著該計劃正式進入孵化階段。
好作品,“孵”出來
華語原創音樂劇征集孵化計劃是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的面向全球征集未曾發表過的華語原創音樂劇作品。匯聚行業資源對作品進行再度開發與修改,最終實現工作坊版本制作和商業化制作對接的年度音樂劇孵化計劃。“孵化計劃希望搭建服務平臺,匯聚業內最好的資源,讓散落在民間的珍貴作者,共同孵化音樂劇事業。”該項目總策劃人、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
從1月底開始,為了給所有對孵化計劃感興趣的創作者最好的“孵化條件”,主辦方召開了宣講會以及5場專家課,共吸引了超過1300人次報名旁聽,其中既有孵化計劃的參與者,也有資深音樂劇愛好者。林奕華、陶辛、金復載、王海笑等業界專家從自身經歷出發,為音樂劇創作者們答疑解惑提供專業指導,還為創作者們階段性提供一對一輔導。以及專業課程,并為作品提供調整意見。
作曲家金復載教授表示,這次孵化計劃的投稿踴躍,稿件數量很多,稿件題材內容涉及面很廣,說明社會對音樂劇的熱情很高。從投稿人的情況來看,專業的業余的、編劇的作曲的都有,但幾乎都是單兵作戰,沒有形成合作模式,特別是編劇作曲導演“三合一”的創作模式缺乏。這在行業起步時是必然情形,但也是一個嚴重缺陷。制作人王海笑在讀完這77部作品后,認為原創華語音樂劇孵化項目“讓我們找到了真正希望通過音樂劇創作來證明自己的人們。從他們的文字和音樂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音樂劇人們對華語音樂劇新的思考和嘗試”。
據悉,此次入選的5部孵化作品,分別是以青春期少年為主人公的懸疑推理劇《生死簽》、以娛樂圈為背景講述現代社會人困靖的《棄姜人生》、講述另類舞蹈夢的浪漫喜劇《為什么跳舞》,寓莊于諧的魔幻題材音樂劇《對不起,我忘了》,以及對歷史人物展開細膩刻畫的《南唐后主》。入圍作品將在未來8個月內通過分步驟的孵化,銜接市場要素,由文化廣場整合資源為其提供平臺和專業判斷,進而投入市場化運作。
每部作品將獎勵3萬元人民幣作品扶植基金。并在導師的帶領下,為入選作品匹配所需的創作者,協助原作者進行一期開發與修改。7月底將舉行劇本朗讀會和音樂工作坊,從5部作品中選出2-3部最具開發價值和市場潛力的作品,每部入選作品追加5萬元現金獎勵,并根據導師和評審給出的意見進行二期開發。12月初,對最終入選的2—3部作品進行工作坊版本制作和市場化對接,在明年對開發完成的作品進行商業化制作對接。
好產業,“聚”起來
此次“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的閉幕式,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儼然將其打造成了一個大秀場,演出行業從業者代表、學界專家以及700位觀眾共同出席了本次閉幕式,并通過在線直播方式使廣大市民同享盛會。除了公布孵化計劃的入圍作品外,為華語原創音樂劇展演季參演劇目頒發獎項,2019“音樂劇歌唱大賽”獲獎選手也登臺獻演。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通過多層次的主題活動,匯聚多方力量,旨在形成內涵更為豐富的劇院生態系統,營造更有品質的大眾文化傳播環境和更有活力的文化消費環境。
自2018年12月音樂劇節開幕以來,匯聚周華健、王偉忠、林奕華、陳建騏等黃金主創,“2019上汽名爵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的6臺19場演出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數量、質量均創新高。《尋找聲音的耳朵》用兒童的視角講述成年童話、《賽貂蟬》《梁祝的繼承者們》《聊齋》《秋褲和搟面杖》《我AI你》,作品題材穿越古今,囊括古典名著的衍生改編、現實社會的思考反映以及未來世界的科幻暢想。選劇上既有優秀團隊的全新佳作,也兼具常演不衰的口碑佳作,助力更多觀眾體會音樂劇之美,展現當代原創華語音樂劇新高度。6部演出中的5部都在閉幕大賞里展示了精彩片段,不到一個小時的Showcase濃縮了整個展演季兩個月的演出精華,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
除了打通上游環節,助力原創華語音樂劇在上海落地,此次“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還增添了面向公眾的大型群文活動。2019“音樂劇歌唱大賽”于1月啟動,大賽面向所有16周歲以上且未登上過商業音樂劇舞臺的音樂劇及歌唱愛好者,旨在構建一個音樂劇文化及音樂劇演唱的交流平臺。大賽甫一公布便吸引了眾多關注,共有近400報名者。參賽選手來自五湖四海,年齡跨越層大,職業背景各不相同。經過2個月的投稿篩選與現場比賽,150人進入復賽,其中20位選手表現突出,最終進入4月14日的決賽。獲獎選手也參與到了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閉幕大賞演出,為大家獻唱了音樂劇《致埃文·漢森》(DearEvan Hansen)中的歌曲《終會有人找到你》(YouWill be Found),優美的歌聲與專業音樂劇演員相比不遑多讓,贏得了現場觀眾最熱烈的掌聲。他們將有機會參演文化廣場未來兩年內制作的音樂劇項目,而所有入圍決賽的選手都將進入文化廣場音樂劇人才庫。
自2012年始,“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音樂劇發展論壇”已成功舉辦7屆,共計邀請了來自8個國家的逾70位專家發聲暢談。4月26日,作為“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音樂劇論壇以“需求側下的中國音樂劇發展之路”為主題,在新的演藝形式和觀演關系下,將目光聚焦演出市場的主體——觀眾,希望能從需求側出發,借力各國專業人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運營模式尋找對策。
借由此次華語原創音樂劇征集孵化計劃入圍作品的“春生夏長冬登場”,我們看到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作為中國音樂劇產業地標,深耕8年,從“看音樂劇”到“唱音樂劇”,再到“創音樂劇”,通過“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這一享有國際視野的滬上藝文盛事,串聯起國內外劇院劇團以及戲劇媒體,激活中國音樂劇產業,為所有懷有音樂劇夢想的人們創造可能,以最優資源、最大努力挖掘并培養中國音樂劇新生力量,從多角度為中國音樂劇產業發展提升潛力。
華語原創音樂劇征集孵化計劃入圍作品<生死簽》
作曲:陳祺豐
編劇/作詞:何瑩
評語:
一場惡作劇,讓七個高中生直面生死。面對選擇,人性的善惡暴露無遺,只有愛才能戰勝恐懼。這部作品劇情引人入勝,音樂敘事感強,同時也反映出現代社會普遍的家庭矛盾以及人性中復雜的多面性。
《對不起,我忘了》
作曲:閻毅
編劇:李宜橙
作詞:閻毅/李宜橙
評語:
一個“渣男”的死而復生,只為了完成與閻王的一個約定。而他卻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反思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活著的意義。這部具有魔幻色彩的浪漫愛情故事,音樂的可塑性較強。作品以荒誕的方式和獨特的視角讓人們重新看待愛情的意義。
《為什么跳舞》
作曲:何俊浩
編劇:歌特、何俊浩
作詞:歌特
評語:
熱愛薩爾薩舞的華裔青年與廣場舞大媽的碰撞,面對兩個女孩,面對夢想和敵人,面對老去的一輩,他怎樣完成了一項意義非凡的壯舉?作品有趣味并接地氣,舞曲與音樂劇的結合讓作品的呈現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南唐后主》
作曲:張博
編劇/作詞:張吟昕
評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既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也是一首生命的哀歌。李煜的故事搭配受眾多導師好評的當代作曲家,期待一部用現代視角詮釋的歷史題材音樂劇。
《完美人生》
作曲/作詞:莫凱謙
編劇:姜嘉琳
評語:
一個媽媽定下來的人生計劃,卻被迂回曲折、束手無策的一連串驚喜弄到滿城風雨。有趣的故事情節搭配了恰當的作曲,讓人不禁反思完美人生的本質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