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軍
摘要? ? 本文將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劃分為8個森林經營類型,分別是馬尾松一般用材林、馬尾松重點保護林、軟闊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水土保持林國家儲備林、杉木重點保護林、濕地松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分別分析了不同森林經營類型的培育目標、造林措施和培育措施,以期為促進宣州區林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宛陵林場;森林經營類型;安徽宣城;宣州區
中圖分類號? ? S750?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154-03
宛陵林場地處宣城市宣州區,水熱資源充足,適合于多種樹種的生長,這為林場轉變經營思路,調整森林樹種結構、徑級結構,開展林下經濟等以滿足人們對林木產品多樣化需求奠定了基礎。依據功能區劃、森林分類區劃和管理類型區劃成果以及當地森林經營條件和林場森林資源特點等將林場分成8個森林經營類型。現將8個森林經營類型的培育目標、造林措施和培育措施分別總結如下。
1? ? 馬尾松一般用材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馬尾松一般用材林所有小班共16個,合計面積132.9 hm2,實施保護經營。
1.1? ? 培育目標
對森林進行改造,補植鄉土珍貴樹種,改善樹種結構,以培育木材為主。
1.2? ? 造林措施
植苗造林,造林樹種宜選擇闊葉樹為主,部分可以針闊混交。苗木標準為Ⅰ級苗,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穴狀整地,植穴規格60 cm×60 cm×50 cm;造林密度為300~600株/hm2;造林后連續撫育3年,前2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安排在5—6月和9—10月進行;第3年撫育1次,安排在5—6月進行。
1.3? ? 培育措施
對栽植針闊或者闊葉樹幼齡期在5~6年時進行修枝,樹冠高度為樹高的2/3,在晚秋到早春比較適宜修枝,修枝宜用電鋸進行,在貼近樹干處,將要修除的枝條平整地鋸掉,林分郁閉度>0.8時可進行第1次撫育——疏伐,之后當林分郁閉度再次超過0.8時進行生長伐,同時進行修枝,樹冠高度為樹高的1/3~1/2,要求同幼齡林。近熟林在郁閉度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疏伐、生長伐對象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Ⅴ級木—Ⅳ級木—(必要時)Ⅲ級木,伐后保證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疏伐及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栽植針闊或者闊葉樹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1]。
2? ? 馬尾松重點保護林森林經營類型
馬尾松重點保護林森林經營類型涉及林場馬尾松重點保護林小班共計87個,合計面積為1 171.4 hm2,本類型小班應進行重點保護。
2.1? ? 培育目標
對森林進行改造,進行闊葉混交,少量可以針闊混交,改善樹種結構,保護水土。
2.2? ? 造林措施
馬尾松重點保護林的造林措施同馬尾松一般用材(詳見1.2)。
2.3? ? 培育措施
馬尾松重點保護林的培育措施同馬尾松一般用材(詳見1.3)。
3? ? 軟闊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所有小班共33個,合計面積為295.5 hm2,本類型林分應進行重點保護。
3.1? ? 培育目標
以培育軟闊水土保持林為目標,實現保持水土的目的。
3.2? ? 造林措施
林分以封育為主,進行天然更新,在天然更新能力不足時,適當通過補植方式進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補植的樹種宜選擇闊葉樹為主,部分可以進行針闊混交,苗木標準應為Ⅰ級苗,根系發達、無病蟲害;采用穴狀整地,植穴規格視苗木大小設計為40 cm×40 cm×30 cm~60 cm×60 cm×50 cm不等;補植密度根據天然更新能力設計為300~600株/hm2不等;補植后應連續撫育3年,前2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安排在5—6月和9—10月進行;第3年撫育1次,安排在5—6月進行;補植樹種當年成活率應達到85%以上,3 年后保存率應>80%。
3.3? ? 培育措施
對于通過封育形成的軟闊幼齡林,林分郁閉后目的樹種幼苗幼樹受到上方或側方樹種嚴重遮陰時,進行第1次透光伐;軟闊林從幼齡林進入中齡林,林分郁閉度>0.8時可進行第2次透光伐,之后郁閉度再次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林分進入近熟林、郁閉度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生長伐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Ⅶ級木—Ⅵ級木—(必要時)Ⅴ級木,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軟闊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
4? ? 軟闊一般用材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軟闊一般用材林所有16個小班,合計面積為50.5 hm2,實施保護經營。
4.1? ? 培育目標
以培育軟闊一般用材林為目標。
4.2? ? 造林措施
軟闊一般用材林的造林措施同馬尾松一般用材林(詳見1.2)。
4.3? ? 培育措施
對于通過封育形成的軟闊葉幼齡林,林分郁閉后目的樹種幼苗幼樹受到上方或側方樹種嚴重遮陰時,進行第1次透光伐;軟闊葉林從幼齡林進入中齡林,林分郁閉度>0.8時可進行第2次透光伐,之后郁閉度再次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林分進入近熟林、郁閉度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生長伐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Ⅶ級木—Ⅵ級木—(必要時)Ⅴ級木,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軟闊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人工軟闊葉幼林造林樹種保存率<80%、天然軟闊葉幼齡林林分郁閉度<0.5或含有>25 m2林中空地時需進行補植或進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補植鄉土樹種或珍貴樹種;對遭受病蟲害、火災及雪壓、風折等嚴重自然災害后病腐木達10%的林分需進行衛生伐。
5? ? 杉木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的杉木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所有小班共50個,合計面積為288.3 hm2,本類型林分應進行重點保護。
5.1? ? 培育目標
以培育杉木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為目標。
5.2? ? 造林措施
杉木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措施同軟闊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見3.2)。
5.3? ? 培育措施
杉木幼齡期當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應隔株或隔行進行1次機械疏伐,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杉木中齡林、近熟林在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可各進行1次生長伐,疏伐、生長伐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Ⅶ級木—Ⅵ級木—(必要時)Ⅴ級木,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疏伐及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杉木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本類型林分如造林樹種保存率<80%且低于造林合理密度的幼齡林、林分郁閉度<0.5或存在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的中熟林和近熟林時需進行補植;對遭受病蟲害、火災及雪壓、風折等嚴重自然災害后病腐木達10%的林分需進行衛生伐。
6? ? 杉木水土保持林國家儲備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杉木水土保持林國家儲備林所有小班5個,合計面積43.7 hm2,本類型林分應進行重點保護。
6.1? ? 培育目標
已經設計為國家儲備林,今后的任務以培育胸徑≥35 cm的杉木大徑材為目標。
6.2? ? 造林措施
本類型林分主要是以現有林分為基礎,采用目標樹經營法,通過選育目標樹—擇伐達到目標胸徑的目標樹—再補充選育目標樹—再擇伐的方式不間斷的獲得杉木大徑材,同時對擇伐形成的林窗采取補植結合選育林下鄉土樹種幼樹幼苗方式進行更新,最終形成復層異齡的杉木近自然林或是杉闊混交的近自然林。補植的樹種選擇闊葉樹為主,部分可以針闊混交,苗木標準應為Ⅰ級苗,根系發達、無病蟲害;采用穴狀整地,植穴規格視苗木大小設計為40 cm×40 cm×30 cm~60 cm×60 cm×50 cm不等;補植密度視林窗情況設計為300~600株/hm2不等;補植后應連續撫育3年,前2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安排在5—6月和9—10月進行;第3年撫育1次,安排在5—6月進行;補植樹種當年成活率應達到85%以上,3 年后保存率應>80%。
6.3? ? 培育措施
杉木幼齡期當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應隔株或隔行進行1次機械疏伐,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杉木中齡林、近熟林在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可各進行1次生長伐,生長伐采用林木分類法(目標樹、干擾樹、輔助樹、其他樹,林木分類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選擇和保持目標樹390~450株/hm2,采伐干擾樹,必要時可采伐部分其他樹,伐后保證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疏伐及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杉木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
7? ? 杉木重點保護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杉木重點保護林所有小班共19個,合計面積為183.8 hm2,本類型林分重點保護。
7.1? ? 培育目標
以培育杉木重點保護林為目標。
7.2? ? 造林措施
杉木重點保護林的造林措施同軟闊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詳見3.2)。
7.3? ? 培育措施
杉木幼齡期當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應按隔株或隔行進行1次機械疏伐,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杉木中齡林、近熟林在林分郁閉度達到0.8以上時可各進行1次生長伐,疏伐、生長伐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Ⅶ級木—Ⅵ級木—(必要時)Ⅴ級木,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疏伐及生長伐強度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杉木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
8? ? 濕地松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森林經營類型
該森林經營類型涉及濕地松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林所有小班29個,合計面積275.8 hm2,本類型林分應重點保護。
8.1? ? 培育目標
以培育濕地松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林為目標。
8.2? ? 造林措施
濕地松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措施同軟闊國防林及水土保持林(詳見3.2)。
8.3? ? 培育措施
濕地松從幼齡林進入中齡林,林分郁閉度>0.8時可進行第1次撫育——疏伐,之后當林分郁閉度再次超過0.8時進行生長伐;近熟林在郁閉度超過0.8時進行1次生長伐;疏伐及生長伐采用林木分級法(林木分級方法見《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采伐木順序為Ⅴ級木—Ⅳ級木—(必要時)Ⅲ級木,伐后保留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疏伐及生長伐強度應根據撫育采伐作業設計調查結果及《安徽省森林撫育技術導則》中外松林分合理密度控制表而定,但不得超過15%[4]。
9? ? 參考文獻
[1] 李婷婷,陸元昌,張顯強,等.經營的馬尾松森林類型發育演替階段量化指標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4,36(3):9-17.
[2] 朱瑋強,顧蕾.碳匯目標下森林經營決策:以江西省杉木林為例[J].林業資源管理,2017(3):41-45.
[3] 史江平.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經營的初步效果[J].綠色科技,2017(9):181-182.
[4] 龔偉,黃逢龍,吳雪松.濕地松容器育苗方法及造林關鍵技術[J].農業與技術,2008,38(1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