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喬華 盧松耀 陳琦 巫娟
【摘要】 目的 分析討論對急性冠狀動脈(冠脈)綜合征患者使用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床旁檢測的具體效果和實際影響。方法 67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應用萬孚飛測全自動免疫熒光定量檢測儀對其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 其余2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NT-proBNP檢測值, 比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NT-proBNP檢測值。結果 觀察組NT-proBNP檢測值為(1642.41±589.26)ng/L, 高于對照組的(1230.73±
427.84)n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分級中Ⅰ級34例, Ⅱ級26例, Ⅲ級7例, 其
NT-proBNP檢測值依次為(548.39±218.44)、(1129.37±306.46)、(3238.58±681.73)n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測所有研究對象LVEF, LVEF<60%患者30例, 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檢測值分別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可以鑒別急性心肌梗死, 判斷患者心功能分級, 并確定患者LVEF水平, 在臨床治療和預后中有顯著作用。
【關鍵詞】 N-末端腦鈉肽前體床旁檢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心臟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13
通過日常調查分析發現, 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均會引起NT-proBNP升高[1]。部分學者在心肌梗死的研究中還發現[2], NT-proBNP水平與心功能分級有直接聯系, 而且通過NT-proBNP水平變化, 可以評測患者預后效果。但使用傳統NT-proBNP檢測方法樣本處理過程繁瑣, 檢測時間較長, 無法即時獲得檢測結果, 不能滿足臨床治療和預后參考需求。因此本院采用床旁快速檢測(POCT)方法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 快速獲得患者NT-proBNP檢測值, 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67例, 對其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患者男女比例45∶22, 年齡36~75歲, 平均年齡(61.3±8.5)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 男28例, 女10例;年齡53~75歲, 平均年齡(63.4±3.9)歲;所有患者均為首次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其余2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男17例, 女12例;年齡36~61歲, 平均年齡(52.4±4.7)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曉本項研究, 并在同意書上簽字。該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進行抽血, 應用萬孚飛測全自動免疫熒光定量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血液分析。指標批間變異系數<10%, 批內變異系數<5%。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NT-proBNP檢測值, 比較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檢測值, 比較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NT-proBNP檢測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多組采用方差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NT-proBNP檢測值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NT-proBNP檢測值分別為(1642.41±589.26)、(1230.73±
427.84)ng/L, 觀察組NT-proBNP檢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75, 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2. 2 不同心功能分級與NT-proBNP檢測值 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心功能分級, 其中Ⅰ級34例, Ⅱ級26例, Ⅲ級7例, 其NT-proBNP檢測值依次為(548.39±218.44)、(1129.37±
306.46)、(3238.58±681.73)n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01.44, P<0.05)。見表2。
注:不同心功能分級比較, P<0.05
2. 3 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檢測值比較 檢測所有研究對象LVEF, 以60%為界限, 其中, LVEF<60%患者30例,
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檢測值分別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277, P<0.05)。見表3。
注:與LVEF≥60%比較, aP<0.05
3 討論
NT-proBNP的研究較早, 而且在多年前便發現NT-proBNP與心臟功能不全有直接聯系[3]。根據這一研究, 臨床上在心力衰竭的治療中找到了新的途徑, 為醫療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在人體血液循環過程中, 會首先合成proBNP, 隨著血液循環進行, proBNP出現裂解, 形成NT-proBNP以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BNP, 生成量為1∶1, NT-proBNP在血液中半衰期較長, 所以臨床檢驗中時常會運用NT-proBNP [4]。NT-proBNP與人體心臟功能有密切聯系, 在其他研究中還表明, 隨著患者年齡增大, NT-proBNP水平也會出現相應變化 [5]。
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NT-proBNP檢測值分別為(1642.41±589.26)、(1230.73±427.84)ng/L, 觀察組NT-proBNP檢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75, P<0.05)。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心功能分級, 其中Ⅰ級34例, Ⅱ級26例, Ⅲ級7例, 其NT-proBNP檢測值依次為(548.39±218.44)、(1129.37±306.46)、(3238.58±681.73)ng/L,?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01.44, P<0.05)。檢測所有研究對象LVEF, 以60%為界限, 其中, LVEF<60%患者30例,?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檢測值分別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277, P<0.05)。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當人體心肌細胞受到損傷時, 心肌出現異常牽拉, 導致NT-proBNP合成和釋放量大幅度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 心臟功能出現損傷, 心臟壁張力異常, 隨著張力提升, NT-proBNP也會大量出現, 導致血液中NT-proBNP水平逐漸升高[6]。人體心功能分級很好的反映了心臟功能, 隨著分級越高, 其功能越差, 而且NT-proBNP水平越高, 表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聯系, 可以通過NT-proBNP水平來協助治療, 并且在預后過程中根據NT-proBNP水平觀察恢復情況[7]。LVEF也可以較好的反映人體心臟功能, LVEF一般情況下會>55%, 當心臟射血量不足時, NT-proBNP合成和釋放量相應上升, 導致NT-proBNP遠超過正常水平。臨床檢測NT-proBNP一直以來都有一定弊端, 檢測時間所需過長, 至少數個小時, 為節約成本, 往往需要等多個樣本一同研究, 導致2 d才能得到檢測結果, 但之后實驗發現, 當患者入院后, 進行NT-proBNP檢測得到的數值與心功能分級、LVEF等指標有密切聯系, 尤其是發病后3 h內, NT-proBNP值和6個月內患者死亡率存在0.78的相關系數關系[8]。因此臨床上考慮在患者入院后即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 并根據NT-proBNP值分析患者相應病情, 便于治療方案制定。但本次實驗納入研究對象數量較少, 想進一步印證實驗結果準確性, 還需擴大實驗對象納入范圍和人數, 并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 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NT-proBNP床旁檢測可以鑒別急性心肌梗死, 判斷患者心功能分級, 并確定患者LVEF水平, 在臨床治療和預后中有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 閆博, 秦儉, 劉芳艷, 等. 急診床旁檢測NT-proBNP對ACS患者院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 中國急救醫學, 2017, 37(4):346-351.
[2] 周華三. NT-proBNP床旁檢測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0):64-65.
[3] 蘇琴, 袁曉玲, 劉紅升, 等. 急診快速檢測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急救醫學, 2013, 33(2):124-127.
[4] 曾維佳, 錢欣, 許小龍, 等.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床旁即時檢測相關指標的臨床價值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17, 39(5):103-105.
[5] 張兆. N端腦鈉肽原聯合Tei指數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診斷及心功能動態評價中的臨床研究.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4, 17(7):1038-1042.
[6] 王濤, 秦儉, 邢繡榮, 等. 床旁檢測NT-proBNP對急性心衰患者早期進行風險評估的意義.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2):194-195.
[7] 楊俊, 王冠, 吳曉芬, 等. 床旁聯合檢測NT-proBNP、cTnT、D-二聚體在心血管急癥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5, 23(1):64-68.
[8] 劉春玲. 床旁快速N末端B型利鈉肽原檢測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評價意義.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3, 16(4):400-401.
[收稿日期: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