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偉
阿爾豐斯·穆夏是海報史上開天辟地的人物,史上最卓越的美少女畫者,新藝術的領導人之一——雖然他很討厭這個詞, “藝術哪有新與舊?藝術就是藝術。”
1887年,27歲的穆夏到巴黎學畫時,已經做了6年裝飾畫與人物畫家。他在巴黎進修,也給雜志提供插圖。1894年,穆夏在出版商那兒看他接了個電話,話筒那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演員、圣女貞德之后最有名的法國女人、神選的莎拉·伯恩哈特, “要在1月1日之前給我的《吉斯蒙達》來個大海報!” “不可能啊,現在圣誕假期,我手頭沒一個畫家有空的,而且時間那么短!”緊要關頭,穆夏說: “我畫過莎拉——還畫過不少呢。”
1895年新年到來時,巴黎街頭出現了這幅傳奇海報。穆夏用寥寥幾天時間畫出了比真人還大的海報:莎拉在畫中自然高貴美麗,而畫中的拜占庭風花紋與植物花束從此成為穆夏的招牌典型。莎拉很是滿意,訂購了4000張海報,又與穆夏簽了6年的合同。
穆夏一舉成名,于1896年創作了傳奇的《四季》四聯畫。1900年巴黎世博會,穆夏的作品大放異彩,成為奧地利的驕傲。兩年后,他開始設計珠寶,此后便是各色平面設計等。
按20世紀初巴黎人的觀點,穆夏的藝術特色是優雅華美:拜占庭風的雕紋,與姑娘的長發相得益彰的花葉,美麗到讓人目不暇接,是“給美麗做加法”。但在穆夏的故鄉布拉格,以收藏穆夏其他設計作品為主的館藏卻留了一句美國演員萊斯利·卡特的話, “他簡化了許多東西。”
為什么呢?莎拉那幅傳奇海報固然美麗,但那年莎拉已51歲,根據流傳下來的照片,她有了許多這個年齡的女演員無法避免的東西:黑眼圈、皺紋、為了保持身材而出現的面頰陰影等。但穆夏巧妙地將莎拉的形象理想化了,仿佛給人的照片加了美圖濾鏡;與此同時,加上各色花束與花紋。即同時做了減法與加法,將莎拉的形象抽象化、簡化之后,又加上了自己的新構思。
非常有趣的是,眾所周知,在穆夏之前,歐洲最擅長描述理想人體美的畫者是米開朗琪羅和安格爾。米開朗琪羅的主業是雕塑家,安格爾秉持的新古典主義審美則被歸結為“雕塑式審美”。比起色彩、情感、光影與寫實,他們更在意和諧理想的美。而文藝復興——古典——新古典這條線最后延伸的方向,正是抽象主義。
穆夏畫里的繽紛色彩,很容易讓人忽略他筆下對人物的簡化與理想化。他一直在追求一種跨藝術的美,一種在平面設計、珠寶雕琢、繪畫、照片、海報與插圖里都能通用的美。因此,他提煉出的美學公式當然是相對抽象的、復古的、通用于一切時代的。這種審美的極端,是他71歲那年在布拉格描繪的教堂彩窗:這幅畫如此地中世紀風格,卻又如此穆夏,在簡化抽象的同時極致絢爛。
所以后來日本少女漫畫家們形成通例——簡化少女的面部陰影,只畫大眼睛、長睫毛、櫻桃小口,附加華麗帶卷的長發與五彩繽紛的花朵,多少也是學習了穆夏,將人類的五官抽象化到絕美,再加上其他美麗的因素。事實證明,無論是20世紀之后的普通人民,還是莎拉這樣不朽的女演員,都喜歡這種簡化又美化之后的理想美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