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紓 (惠安縣掌中木偶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362100)
南派布袋戲是我國民間戲曲藝術領域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南派布袋戲的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具有良好的傳承價值,并且在戲曲藝術領域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新時期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從現代戲曲藝術的發展角度對南派布袋戲的傳承和保護進行探究,可以將回歸傳統作為前提條件,在回歸傳統的基礎上尋求改革創新的發展路徑,使其能擺脫發展困境,實現高效化的傳承,提升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的綜合發展成效。
南派布袋戲是最初在福建泉州地區形成并得到繁衍,進而在晉江地區和惠安地區得到廣泛傳播的掌中木偶戲。從現有文獻資料看,南派布袋戲最初在明朝嘉靖年間興起,當時布袋戲的發展主要以說唱形式為主。隨著戲曲表演形式日漸豐富,逐漸形成了通過掌控布袋木偶完成故事演繹的戲曲形式,在南派布袋戲的發展過程中,道白是傳承的重點,并且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的曲目。整合分析南派布袋戲的戲文內容,發現主要戲文出自傀儡戲和梨園戲,并且將泉南地區的方言作為主要演唱語言,突出南曲特征,調性方面帶有傀儡調的特點。南派布袋戲在表演形式方面,動作相對敏捷,重視模形仿意,高質量的布袋戲表演能達到人偶合一、隨心所欲、文武兼備的藝術效果,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南派布袋戲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我國戲曲藝術長河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其雅俗共賞、韻味獨特,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極其重要的偶戲表演形式,獲得了“東方藝術珍品”的美譽。
在新中國成立后,南派布袋戲的發展重新煥發出生機,特別是在晉江相關組織積極扶持和努力挖掘的情況下,大部分南派布袋戲戲曲形式得到了良好傳承,在地區范圍內得到發展,并獲得了國家級的榮譽。到現代社會,南派布袋戲的發展遭受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盛行,南派布袋戲的傳承和發展一度陷入到發展困境中,對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產生了相應的消極影響。因此新時期要想促進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能實現蓬勃發展的目標,就要綜合分析多重影響因素,促進南派布袋戲回歸傳統,實現改革創新,獲得良好的傳承和發展契機,提高發展成效。
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南派布袋戲的傳承和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想實現對戲曲形式的高質量傳承和發展,就要從回歸傳統和改革創新切入,選取合適的發展路徑,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確保能最大限度的奠定南派布袋戲傳承和發展基礎,使其在現代社會能實現高質量的傳承。
不同的戲曲藝術形式在戲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方面具體要求存在明顯的差異,而不同流派也針對表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差異化的探索,甚至在戲曲藝術中,不同行當的基本功規范也不盡相同。在南派布袋戲傳承和發展方面的實踐和探索活動中,要認識到傳統的重要性,將堅守戲劇核心價值和藝術特色作為中心思想,確保能在回歸南派布袋戲戲曲藝術根本的基礎上探尋科學的傳承和發展方向。如在基本功訓練中,要重點針對“拉山”“生科”“起霸”“旦科”等進行強化訓練,保持訓練傳統,加深學員對戲劇藝術形式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在傳承傳統的過程中,要全方位加強對傳統戲曲文化傳承的重視,關注《金挺玉》《蘇有白》《破火輪牌》等經典戲中念白、唱腔和身段在傳承和發展方面的標準性和規范性,確保能提高藝術文化傳承的綜合效果。針對一些難度較高的南派布袋戲曲目形式,在傳承和發展方面還要采用口授身傳的方法,不僅將戲曲文化,還要將老藝術家在長時間戲曲表演方面總結的經驗教訓等融入其中,為回歸傳統、傳承發展奠定基礎。如此就能在口授身傳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中,使一代代傳承人領會到口授身傳獨特的藝術魅力,加深對口授身傳細膩逼真表演形式、栩栩如生形象設計、準確傳神動作的全新理解,保障傳承和發展成效,為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獲得良好的傳承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新時代背景下,南派布袋戲在發展過程中順應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進行改革創新,探索全新的發展模式,能夯實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突出綜合發展成效。在針對南派布袋戲戲曲藝術保護和傳承工作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必須明確認識到任何戲曲藝術的發展都需要保持活態的傳承模式,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與時俱進的探索全新發展方向,才能對戲曲藝術形式生命進行合理化的延續,突出綜合發展成效。
系統考察南派布袋戲的基本發展和傳承情況,發現在其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改革創新的傳統。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隨著新中國成立,為了適應新社會的發展需求,南派布袋戲在傳承方面就針對改革創新作出了相應的探索,逐步達到了自我完善的狀態,能滿足新時期戲曲藝術表演的現實需求。如在改革創新工作中,將南派布袋戲傳統靠兩盞油燈照明的方法改變為立式戲臺光電照明的方法,并且南派布袋戲的表演形式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坐著表演,改變為以站立的形式進行表演,并且逐步形成了多人參與直臂表演藝術形式。在布袋戲掌中木偶的設計方面,也從傳統的6寸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改變為1.5尺高,還創造性的按照表演需求使用“關節臂”開展表演工作,對于南派布袋戲戲曲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南派布袋戲的發展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家開始認識到這一戲曲表演形式的重要性,并在傳承和創新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惠女英豪-邱二娘》、《惠女抗倭》《洛陽橋傳說》等的出現,表現出在傳承南派布袋戲過程中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以及與現代文化藝術形式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綜合分析南派布袋戲傳承和發展的實際情況,應注意總結前期傳承發展方面形成的豐富經驗,兼容并蓄探索改革創新發展路徑,使其能在現代社會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在現代社會的改革創新探索中,不僅要回歸傳統,還要注意加強對高科技技術的應用,確保能在保持戲曲表演獨特性和藝術性的基礎上,挖掘戲曲的文化內涵,以現代科學技術對舞臺表演效果進行創新,進而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下,更加細膩傳神的向觀眾展現南派布袋戲曲目豐富的故事內涵和文化思想,提高表演成效。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加強對現代傳承人的培育,將現代的南派布袋戲發展理念融入到藝術創作中,以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發表演活動,提高表演藝術形式的影響力,進而奠定南派布袋戲傳承和發展的基礎,使其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能實現長效化的傳承和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在保護和傳承南派布袋戲的過程中,將回歸傳統和改革創新作為切入點,能實現對傳統藝術形式的良好傳承,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其能在現代社會彰顯出全新的魅力,真正讓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多元化的文化市場上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提高傳承和創新效果,為南派布袋戲在現代社會實現長效化發展的目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