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蓓 錢可敦 (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 21003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個基礎上,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物質文明的建設,還對精神文明的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景園林是我國江南地區常見的景觀,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深深融入了當地人們的生活與文化之中,成為當地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時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有了很大的改觀,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已經不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伴隨著各種建筑技術的改進,人們有了更多建設與發展風景園林的手段,各個風景園林的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風景園林景觀以江南地區為多見,尤其多見于江浙省份,與當地的氣候與人文相適宜,在新的發展態勢下,當地的風景園林建設對自身的獨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所帶有當地文化烙印和地域特色的風景園林景觀,都是人類旅游文明的不可多得的瑰寶。因此,在風景園林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特色,將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風景園林景觀。
地域特色指的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一個地區的氣候、水文、地形、動植物等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成就的人力因素的總和。每個地域的文化與傳承都是在當地的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形成的,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域的自然條件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個地區的文明發展方向。這個道理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合用的,古希臘文明就是典型的海洋文明,由此發展而來的歐洲文明對于海洋就十分熱衷。我國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耕文明,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基本上做到了自給自足,并且整個文明的發展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沒有出現斷代。我國的文明起自黃河與長江流域,因此整個文明都帶有典型的大河流域文化的特征。一個地域的特色,從其自然特點而出發,最終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地域的總特征。南京地處秦淮河流域,從地理分布上來說,處于南北方交接之處,身兼兩家之長。
風景園林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確切的起始地點有多種說法,不一而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每個地域的風景園林都受到當地的文化熏陶,展現出不同的風采。假山與小品是風景園林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合理運用這兩種元素,就能打造出豐富多彩的風景園林風格,實現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融合。地方的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共同構成了風景園林的地域特色,每個風景園林都不是憑空生成的,必然是在其當地的氣候特征、動植物的分布、地形地貌的變動等自然條件的前提下加上人們的獨特的審美精心設計而成,因此,不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風景園林都與所在地區的對于特色密不可分。江南地區的風景園林很容易就可以與北方地區的風景園林區分開來,北方地區的風景園林在設計上更加粗獷豪放,江南地區的風景園林則更加精致細膩,這些不同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地域特色帶來了不同的景觀而已。
社會要素主要包括了當地的人文特色和歷史傳承。人文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是一個地域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傳承的綜合體,我國的文明歷史悠久,傳承從未中斷,這就決定了我國是一個很重視歷史傳承的國家,因此,人文和歷史傳承就成為了風景園林的設計要素之一;自然特點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另一個重要設計要素,這些園林都是在各種各樣地理條件下建設起來,依山傍水建立起來的山水樓閣會顯得更加有吸引力,自然而然的美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就是園林的建設手法,園林建筑師風景園林的核心景觀之一,一個風景園林的園林建筑能否與園中的景觀處于一種協調的關系中,這就是一個地區特色文化內涵的表達方式,常見的園林建筑類型包括亭、臺、樓、榭等。
富有地域特色的象征往往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各種圖騰、特色場所都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的體現。因為我國是一個講求中庸之道的國家,人們在建筑園林之時會講究含蓄,也就是不會把所有內涵都表現在明面上,相反,人們會使用更加隱晦和抽象的手段,將風景園林的特色隱含在層層疊疊、鉤心斗角之中,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含蓄美,將所有的東西都直接呈現在人前,反而不美。
南京市位于北亞熱帶與北溫帶的交界處,因而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夏季自然災害較為頻發,年平均氣溫16.5℃,年日照時間約1900小時,屬于非常宜居的城市。南京市歷史悠久,公元前333年,楚王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南京市人杰地靈,兩院院士81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長江流域的重要都市,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唐朝之后就長期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多次作為王朝的都城,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及其特殊地位和價值,是我國的六大古都之一。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成為建國之初的13個直轄市之一,1953年,南京市成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并延續至今。南京城建成2600多年來,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與戰火洗禮,但是其仍然屹立在長江流域,為一方居民提供庇護。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的水系工程,給沿途地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南京市的瞻園就深受當地文化影響,瞻園以假山怪石著稱,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將瞻園賜予中山王徐達,作為對于有功之臣的封賞。瞻園布局,因高就下,因勢隨形,平直與曲折交替,開闊與幽深相間;水石清幽,竹樹美秀,畫棟回廊奇麗,江南風味濃郁。
南京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歷史上南京由于其得天獨厚的歷史及地理位置,多次成為中國的政經經濟中心,又多次遭受戰火摧殘,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些濃厚的歷史早就了現在的南京,也給生于斯長于斯的南京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風景園林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特色,將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風景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