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田甜
(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打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和高效的環衛作業條件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環衛工人是環衛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石,因此,解決環衛工人發展困境,保障其生活穩定,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十分必要和重要。
環衛工人身為“城市美容師”,為創造干凈清潔的人居環境做出了辛勤付出,卻在城市發展中面臨諸多困境。
根據筆者近年來所做環衛規劃調研數據,多數城市40歲以上環衛工人的占比達85%以上,如南京江北新區89%,廣州市增城區85%。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這一數字可能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環衛工人的學歷多為小學文化程度以下。以蘇州市為例,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約為61%,而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3%。較高的年齡和較低的文化程度導致其體力下降,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的能力較差,無法適應新時代環衛機械化、信息化要求,不利于環衛作業隊伍的穩定性。且一旦超過退休年齡,用工企業無法為其繳納社保,自身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一般城市清掃保潔作業分為2~3個班次,每個班次8 h。但多數環衛工人實際工作1.5~2個班次/日,日平均工作時長達到12 h以上[1],還有部分環衛工人會選擇外賣員、鐘點工等兼職以增加收入。且由于環衛作業的連續性,多數人節假日無休,休息休假權利無法落實。另一方面,環衛工作風險高。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環衛工人交通事故幾百余起,部分事故甚至造成5人以上死亡[2]。除交通事故外,環衛工人因職業環境長期接觸垃圾,銳器劃傷導致細菌感染,異味刺激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道路噪聲導致的聽力下降等職業疾病,都嚴重威脅其人身健康和安全。而用工企業往往為追求利潤購買的低額度保險,高風險并未獲得高保障。
與高風險、工作時長相反的是環衛工人的低收入,其工資水平僅等于或略高于當地最低標準,如表1所示。除上海外,其他城市環衛工人人均收入多在3000元/月左右。且環衛工人群體中多數為外來務工人員,這筆收入用于房租、三餐、兒童教育和養老外基本所剩無幾,只能多人合租于城中村,僅有床位大小的容身之所,生活貧苦。社會福利方面,政府在環衛行業領域投入的資金仍有不足,部分企業為擴大利潤往往減少環衛工人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3],甚至拒絕支付其加班費用。

表1 北上廣深環衛工人收入水平
注:數據來源于環衛規劃及相關新聞報道
人的社會地位往往由財富收入、組織權利等級、社會聲望等組成,環衛工人作為“邊緣群體”,遭受他人語言排斥、神態和行為排斥的現象較普遍[3]。加之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由此導致其精神焦慮,普遍缺乏自我認同感,難以獲得社會認同感[4]和職業認同感,進而降低工作積極性和群體歸屬感,一旦有機會便脫離環衛崗位謀求其他職業。
環衛工人作為城市發展中的弱勢群體,其權益極易被忽略和犧牲,其所面臨的困境有多種因素影響,但也映射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解決其困境,應從制度、設施、心理多方面入手。
提高機械化率可大大降低清掃保潔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條件的人行道道路樹穴應盡量全覆蓋,以實現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械化清掃。試點夜間保潔車無人駕駛,降低夜班清掃人員工作強度和安全風險。并依托智慧環衛,對環衛工人的工作路線、范圍、時間進行優化,避免因路線重復等因素導致的勞動量的增加。針對環衛工人群體老齡化的特點,一方面通過提高收入待遇,暢通晉升渠道吸引年輕人加入優化年齡結構,另一方面可采取總量工時下降和定時輪崗的靈活工作機制[5]降低老年從業者環衛工人工作強度。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環衛安全作業規范,重點做好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保障工作,完善應對極端天氣工作預案,如遇能見度小于100 m、6級以上風力天氣即停止作業。確認環衛工人受避讓權,落實人身安全防護措施,有效防范各類安全事故。加強塵毒、高溫等職業病危害的防治工作,落實職業病防控措施。完善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推廣建立一線職工體檢制度和健康療養制度,建立健康檔案。加強環衛職業衛生的研究和專用勞動保護用品的研發,配備并及時更新勞動防護用品,提高不同作業環境下工人裝備防護的有效性和舒適度,如防污口罩,抗紫外線服飾等。同時針對機械化、信息化發展需求,加強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安全的多重培訓。
主管單位督促下屬單位或市場化企業與聘用的環衛工人積極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并定期檢查合同履行情況,設定最低工資限額,建立健全環衛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一線環衛職工工資收入水平;保證加班多倍收入、節假日休息及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及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待遇。對于超過退休年齡無法繳納社保的仍有工作意愿的環衛工人,政府應出臺文件或在合同中明確該部分人員的比例、企業所應承擔的保險費用,保障其勞動權益。配套建設環衛職工宿舍、環衛工人作息場所、環衛工人食堂、活動中心、健身房等環衛工人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可提供定時送餐、班車接送等服務。對符合當地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的環衛職工,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配租配售。
加快體制改革,厘清管理職能,避免因管理混亂而導致的環衛工人歸屬困境,以市場化促進環衛工人薪酬的提升。改革傳統的工會組織體制,構建適合環衛工人的新型工會體制。鼓勵環衛工人加入工會,把農民工個人的行為統一起來,形成有力的組織,積極吸收優秀人才,發揮其中精英的作用,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統一連續的維權機制,全方位保護農民工權益,使工會真正成為其表達利益訴求,爭取自身權益的有效渠道和途徑。
呼吁社會對環衛工人的理解和尊重,關心環衛工人心理需求,定期安排心理輔導,組織團隊建設活動,增加環衛工人自我的階層認同意識。同時,要結合“五一勞動節”、“環衛工人節”等節日和活動,豐富環衛職工業余生活;借助各類媒體大力宣傳環衛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弘揚環衛職工的奉獻精神;教育群眾尊重環衛職工的勞動成果,引導鼓勵社會各界開展向環衛職工獻愛心活動,樹立尊重環衛職工的良好社會風氣。
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保障環衛工人權益,解決環衛工人生存困境是提高環衛工人工作積極性進而提升環衛作業效率、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精準扶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不可少一環,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美麗城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