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山東濟南市歷下區第二人民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在臨床中,存在代謝異常特征的有高血壓以及血脂異常,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1]。以往研究證實,當兩種疾病共同存在,會大大增加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2-3]。基于上述情況,本文就我院血脂異常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評價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12月期間到我方醫院接受治療的280例血脂異常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甲組(140例)與乙組(140例)。甲組:男性與女性分別78例、62例,年齡40~80歲,中位年齡62.43歲;乙組:男性與女性分別77例、63例,年齡41~80歲,中位年齡62.44歲。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甲組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進行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73989),5mg/次,1次/d。
乙組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療方式等均同甲組相同,阿托伐他汀鈣片(注冊證號H20120347),20mg/次,1次/d。
共治療30d。
觀察統計臨床治療效果與治療前后血脂與血壓指標水平。
臨床療效:顯效為治療后舒張壓指標顯著降低,且≥10mmHg,TC指標水平顯著降低,且≥20%;有效為治療后舒張壓有所降低,但不超過10mmHg,TC指標水平有所降低,且在10%~20%范圍內;無效為治療后TC以及舒張壓指標水平未發生明顯改變,病情有加重傾向。
血脂:TG(三酰甘油)以及TC(甘油三酯)。
血壓:SBP(收縮壓)、DBP(舒張壓)。
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t檢驗與χ2檢驗,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甲組80.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組間對比血脂與血壓指標水平(P>0.05),治療后,乙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優于甲組(P<0.05),見表2。
表2 血脂、血壓指標比較(±s,n=140)

表2 血脂、血壓指標比較(±s,n=140)
注:組內治療前后對比,aP<0.05;治療后同甲組對比,bP<0.05。
指標 時間 乙組 甲組SBP(mmHg) 治療前 158.41±18.65 158.42±18.66治療后 130.11±10.25ab 145.68±12.46a DBP(mmHg) 治療前 105.44±5.21 105.46±5.19治療后 85.41±5.31ab 98.76±6.89a TG(mmol/L) 治療前 2.30±0.32 2.31±0.33治療后 1.60±0.41ab 2.35±0.51a TC(mmol/L) 治療前 5.67±0.60 5.70±0.59治療后 3.04±0.52ab 4.29±0.71a
人們如果長時間處于高血壓狀態下,會增加動脈前切應力,且動脈壁會出現環狀擴展,進而出現動脈壁增厚等現象,在不同高程度上增加了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4-5]。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常見的一種鈣離子拮抗劑,能夠阻滯跨膜鈣離子出現內流現象,防止其進入到平滑肌中,促進平滑肌舒張以及發揮血管擴張功效,從而幫助改善血壓指標水平。此外,還能夠增加冠脈血流[6]。但是單一治療方式不能夠有效降低發生冠心病的幾率。阿托伐他汀鈣是臨床中常見的還原酶抑制劑,能夠抑制肝臟HMG-CoA還原酶,可降低膽固醇進一步合成,從而幫助改善TG、TC等血脂指標水平,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避免冠心病發展;同時具有抗炎等多種作用,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穩定的作用[7-8]。當阿托伐他汀鈣與苯磺酸氨氯地平進行聯合治療后,不僅可調節血脂指標,還能夠保護血管,從而發揮出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血脂異常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鈣進行治療,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