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成都潤美玉之光醫療美容門診部 四川 成都 610000)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入的400例皮膚疤痕患者使用透明質酸和纖維粘合劑的作用,分析在抑制皮膚疤痕中采取透明質酸和纖維粘合劑的作用,具體如下。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00例皮膚疤痕患者,分為透明質酸組、纖維粘合劑組、參照組,透明質酸組男75例,女75例,中位年齡(45.32±3.33)歲;纖維粘合劑組男76例,女74例,中位年齡(45.87±4.69)歲;參照組男、女各為50例,中位年齡(45.22±5.55)歲。對比三組一般資料,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不處理直接進行縫合;纖維粘合劑組,注射0.1ml纖維粘合劑在傷口創面上;透明質酸組,經注射器注入0.05ml透明質酸在切口創面上。三組均角針,采取3-0絲線進行縫合,肌注2萬單位青霉素,1次/d,進行5天治療。
觀察三組皮膚疤痕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成纖維細胞計數、膠原纖維含量、傷口愈合強度。
纖維粘合劑組經治療切口表皮平坦,恢復正常的表皮厚度,存在較大的真皮內膠原纖維間隙,較小的膠原束,有規律的排列。
切透明質酸組經治療切口表皮平坦,恢復正常的表皮厚度,真皮膠原纖維與表皮平行,存在較小的膠原束,大于參照組的膠原間隙,膠原規則排列。
參照組經治療口表皮相對平坦,缺少附近表皮的凹凸不平,有一些表皮較厚,原切口附近皮膚附屬器較少,切口處膠原成束排列,和表皮平行,致密。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成纖維細胞計數、膠原纖維含量、傷口愈合強度用(±s)表示,采用t檢驗,臨床治療有效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透明質酸組、纖維粘合劑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治療療效對比(例)
透明質酸組、纖維粘合劑組成纖維細胞計數、膠原纖維含量、傷口愈合強度對比參照組指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三組各項指標對比
透明質酸屬于高分子直鏈聚糖,主要包括D-葡萄糖醛酸反復聯結線性多糖與N-乙酰-D-葡萄糖胺。在體外低分子量透明質酸促使血管發生作用。且高分子量透明質酸有助于抑制血管的形成,可對內皮細胞的增殖與肉芽組織的形成進行抑制,可對血管形成、內皮細胞增殖、肉芽組織形成進行抑制,將新形成的單細胞層進行破壞[1-4]。纖維粘合劑中存在適當的凝血酶、纖維蛋白原、鈣離子、第Ⅷ因子、抑肽酶,形成和內源性血凝過程類似的過程,凝血酶接觸纖維蛋白原后形成可溶性纖維蛋白多聚體,凝血酶激活Ⅷ因子,活化的Ⅷ因子,有助于轉化可溶纖維蛋白多聚體產生不可溶的纖維多聚體,構成網狀結構,抑肽酶也利于增加網狀物抗纖溶的能力[5-8]。
本文顯示,透明質酸組、纖維粘合劑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成纖維細胞計數、膠原纖維含量、傷口愈合強度對比參照組指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實,正常皮膚存在細小的膠原,且隨意排列,參照組不做任何處理之后平行于表皮,膠原方向一定,膠原束致密較粗;透明質酸組膠原也存在方向,膠原束較細,橫過切口,排列較松。纖維粘合劑組切口仍裂開,傷口炎性細胞少,切口不存在間隙且被細胞充滿。
綜上,對于抑制皮膚疤痕透明質酸和纖維粘合劑具有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