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長淑
(長壽區八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重慶 401225)
產婦的產后出血是一種婦產科中產婦分娩的常見并發癥,是造成分娩期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威脅著產婦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而導致分娩期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開裂、胎盤擠壓及凝血功能失效等。所以對產婦進行止血治療對保證產婦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產婦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
隨機選取婦產科收治的9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所有產婦均于2012年12月—2014年1月間入院生產,將所有產婦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產婦,設定給予對照組產婦接受縮宮素注射治療;設定觀察組患者在縮宮素注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卡孕栓治療;將參與本次研究產婦的年齡、孕周、孕次等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其數據性差異無一般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產婦在胎兒分娩結束后立即對其進行縮宮素推注或靜脈滴注,劑量為20u,觀察組產婦縮宮素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由護理人員戴無菌手套將1mg卡孕栓置入產后產婦陰道前壁,待卡孕栓完全溶解后移出手指。
藥物治療后同時對兩組產婦進行針對性護理,產后是產婦出血癥狀出現的高發期,因此該階段應對產婦進行定期監護,并間隔30min對產婦進行1次宮底按摩,并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情況是否正常,膀胱是否充盈,是否有陰道出血癥狀,如產婦出現異常應及時向主治醫生報道并對其采取一定急救措施,在產婦術后休養期間應多與其進行交流,并向指導產婦新生兒的護理、喂養知識,使產婦心情放松愉悅,避免其因產后抑郁、緊張、身體過度疲勞而導致出血癥狀發生。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及出血量指標。其中產后出血判定標準:產后2h內產婦的出血量大于400ml,或產后24h內產婦的出血量大于500ml;產后出血量的計算方法[2]:產前將產婦行剖宮產或正常順產分娩的紗布、被單、鋪巾以及專用護墊進行集中稱重,在產時胎兒分娩后立即將帶有刻度的接血盆置入產婦臂下,依次對產婦產時的出血量進行收集,并在產后陰道用專用收紙墊對血量進行收集,對其稱重,所得重量減去專用紙墊自身的重量,再通過血液比重進行換算以確定缺血量,最后將所得血量進行累加即出血量指標。
利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實驗記錄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表示為均值±標準差,P<0.05代表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24h出血總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兩組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兩組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組別 n 第三產程時間(min)產時出血量(ml)產后出血量(ml)產后24h出血總量(ml)觀察組 45 6.2±3.1 180.0±26.1110.0±29.4 290.0±54.4對照組 45 11.6±3.5 220.0±36.3160.0±35.9 360.0±66.1 t - 9.3116 7.2131 8.6874 7.8011 P -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在用藥前的心率、血壓指標與用藥后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產婦治療前后心率及血壓變化情況對比(±s)

表2 觀察組產婦治療前后心率及血壓變化情況對比(±s)
用藥時期 n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用藥后 45 79.0±10.0 118.00±14.87 77.60±9.2用藥前 45 77.0±7.0 120.00±10.15 75.70±8.8 t- 1.3209 0.8956 1.2032 P- 0.1889 0.3721 0.2311
卡孕栓為一種是以卡前列酯與脂肪酸甘油酯混合為基質的栓劑,在臨床廣泛用于因子宮收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治療,其作用機理是利用天然前列腺素F2a衍生的卡前列酸對子宮收縮能力進行恢復及增強,進而發揮其高效的止血效果;同時,縮宮素作為一種肽類激素能夠迅速軟化游離于產婦血液中的宮頸,對子宮內壓及張力進行有效促進,并對產婦自身的子宮自發收縮能力進行激活,對子宮收縮乏力癥狀以及產婦的產后出血具有重要的預防效果[3]。結合根據本次實驗結果:觀察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24h出血總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觀察組患者在用藥前的心率、血壓指標與用藥后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臨床對產后出血產婦行縮宮素聯合卡孕栓治療,可有效預防產后出血,且用藥安全性高,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