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瓊 高歡(通訊作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重慶 401147)
口腔外科手術是口腔頜面外科常規手術,復雜的口腔疾病加大了手術難度且術后并發癥風險也有所增加。口腔外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包括疼痛、創口感染和出血等,影響著患者的恢復。對病患術后并發癥原因和臨床表現的探究分析將有利于術后護理措施的改進。我們對本院口腔科收治患者的臨床資料做了研究分析,制定了術后預防綜合護理措施,實施后效果突出,現闡述如下。
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間來我院行口腔外科手術患者中選取6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護理組(34例)采用綜合優質護理和對照組(34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男15例,女19例,年齡8~67歲,平均(45.1±2.8)歲。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10~67歲,平均(45.3±3.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口腔外科手術指征,兩組病患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綜合優質護理措施如下:(1)口腔外科手術后,可能遺留瘢痕或咀嚼功能下降,影響到患者的相貌和言談。患者易產生自卑和煩躁心理,心理壓力會延緩傷口愈合。護理人員要注意在該方面為患者提供寬慰和精神支持,瘢痕處可以通過美容進行掩蓋等。為患者說明病情、治療方法、并發癥和預后,鼓勵家屬多關愛患者。(2)口腔部位分布著豐富的血管,術后應注意創口敷料有沒有血液污染情況,留意引流物和分泌物的顏色判斷有無出血。術中大量滲血應給予止血藥物治療或壓迫止血,若患者有凝血障礙應輸注凝血因子或血液。(3)術后感染會伴有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切口紅腫等表現。以防感染,應做好術前備皮,剔除切口周圍15cm左右區域毛發,術前保障患者有充足睡眠,進食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增強免疫力。術后補液,切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潔,如敷料有滲血要頻繁更換并觀察有無炎癥反應。術后進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切口膿腫患者要實施引流。(4)麻醉藥效過后,患者會有疼痛感,翻身和咳嗽都會加重疼痛。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疼痛情況做評估,查看包扎松緊,適當松解繃帶減輕痛感。幫助患者調整體位,若痛感劇烈可用嗎啡等止痛藥物。(5)外科手術后,口腔自潔功能下降,食物殘渣以及創口分泌物會加重口腔污染,易誘發術后感染。護理人員應注意病患唾液酸堿度的檢查,根據情況為其選擇漱口液,用蘸過生理鹽水的棉球幫助病患進行口腔清潔護理。
以病患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為觀察指標。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68份問卷全部有效回收。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計量資料(±s)表示,分別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病患出血、創口感染和疼痛等并發癥發生率為8.82%,比對照組病患29.41%明顯降低,差異顯著(χ2=4.660,P<0.05)。見表1。

表1 病患術后并發癥情況(例)
護理組病患對護理滿意度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率79.41%,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病患對護理滿意度情況(例)
口腔外科術后若干并發癥會加重患者的痛苦,影響術后恢復,同時手術帶來的面部畸形和瘢痕給患者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在護理工作中應注意做好心理護理工作,為患者樹立信心,提供支持和幫助。做好術后并發癥預防護理,減輕患者疼痛,加快康復進程。預防護理主要在減少出血、防感染以及減輕痛感三個方面,多加觀察,注意創面。可以通過看影像、聽音樂或交流的方式減輕病患痛感,同時增進護患感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再采取止疼藥物治療。我們研究表明,護理組病患的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8.82%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病患29.41%,且該組病患對護理滿意率(97.06%)也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性。
綜上,綜合優質護理有助于降低口腔外科手術并發癥風險,提高對護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