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月琴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1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冠狀動脈供血不是所致的心肌壞死,臨床表現主要為心力衰竭、胃腸道反應和休克等。而糖尿病則是一種血糖偏高的代謝性疾病,多有胰島素嚴重分泌不足所致,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會致使各臟器出現慢性功能損傷,甚至衰竭[1]。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對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2-3]。本次研究,主要對高原地區的150例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和1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分析,旨在探究出更為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來自高原地區的150例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1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有78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在65~90歲之間,平均(77.5±25.0)歲;病程在1~8年之間,平均(4.5±3.5)年;合并癥包括35例心律失常、40例高血壓、22例腦血管意外。對照組中有77例男性、73例女性;年齡在65~88歲之間,平均(76.5±11.5)歲;病程在1~7年之間,平均(4.0±3.0)年。合并癥包括38例心律失常、42例高血壓、22例腦血管意外。兩組老年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心肌肌鈣蛋白檢查、心電圖檢查及臨床表現詢問等常規檢查,病情確診后予以相應的治療,均符合2001年我國頒布的心血管病學會指南及1999年我國糖尿病協會頒布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予以吸氧、改善血運、抗血小板、溶栓、擴張冠狀血管、抗凝等綜合治療[4]。研究組予以心電監護,面罩吸氧,嚼服600mg氯吡格雷(生產地址: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30083規格:75mg×7s)、300mg阿司匹林(生產地址: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44021139規格:0.5g×100s),他汀類、降糖藥物及β受體阻滯劑等其他藥物治療[5]。
分析研究患者的病情發展,對比分析2組老年患者的臨床癥狀(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胃腸道反應)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0例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癥狀表現以非典型胸痛、無胸痛為主,其原因為患者的中樞性痛覺的敏感度不高,其感覺、自主神經均出現了病變。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所傳導的纖維數量顯著下降、痛覺沖動傳入的能力變弱,導致無顯著的胸痛癥狀,大大增加了死亡風險。多數老年患者由于反應遲鈍,對自身臨床癥狀的描述不正確,導致醫師忽視了對該類病人的關心和照護,延誤了搶救時間。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多出現原因不明的胸悶、腹脹、乏力、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心律不齊、氣短、血壓驟降、頭暈等癥狀。部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會出現以上癥狀,并會出現焦躁不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以及缺氧癥狀,從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針對以上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及血壓等體征指標的變化,注意觀察患者的尿量變化、四肢溫度,將其出入量進行詳細記錄,一旦發現異常需要立即匯報給臨床醫生,將患者的心電圖情況記錄清楚,檢查肌鈣蛋白、心肌酶譜,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便于早期確診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及時為其制定治療方案和護理干預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情況。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心理護理,采取聽音樂、觀看視頻等注意力轉移法,消除患者的恐懼、悲觀心理;采取逃避態度,消除患者的否認心理;在家長的協助下,加倍關心照顧患者,消除其孤獨心理。實時監測患者的血糖指標,予以適當的血糖控制,保持空腹血糖為6~8mmol/L,餐后2h血糖為8~10mmol/L。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癥狀予以強心藥、抗心律失常藥、溶栓藥及利尿藥等藥物治療。
研究組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比較[n(%)]
多數研究資料已表示,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對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后期治療有著重要意義[6-7]。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的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于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需要嚴密觀察其嚴密癥狀,重視并發癥的護理,否則會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甚至致死。
基于本研究結果,為150例患者制定了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全套護理方案,具體如下:(1)絕對臥床休息。由專業的護士在患者發病后的1~3天內叮囑患者按時臥床休息,臥床3d,3d后可下床活動,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如氧飽,心率,心律,血壓等,尤其重視高原地區的氧療措施[8-9]。(2)飲食護理。為患者擬定一個合理的飲食計劃,以低鹽、低糖、低脂的清淡食物為主,讓患者多食油菜、芹菜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當患者出現出汗、頭暈及心悸等癥狀時,及時為其檢查血糖指標,控制血糖水平[10]。(3)觀察糖代謝情況。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發作時,會產生應激反應,其升糖激素會顯著增多,血糖水平呈高水平狀態,也只能重時可引發酮癥酸中毒,大大增高了合并癥發生率和死亡率[11-12]。因此,對于高血糖患者需要及時予以胰島素。降糖藥物治療,將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6~8mmol/L中,餐后2小時的血糖為8~10mmol/L,夜間血糖>5.6mmol/L[13]。(4)預防低血糖反應。發病初期,叮囑患者臥床休息,了解患者的飲食情況,為其注射胰島素,密切觀察注射后的反應,避免低血糖反應發生。當發現患者存在出汗、乏力、頭暈、昏迷等癥狀表現時,停止使用胰島素,改為患者靜脈推注葡萄糖,指導其多進食水果和糖。(5)抗凝、溶栓護理。當進行抗凝和溶栓治療時,需嚴格按照醫囑為患者檢查相應的凝血指標,觀察皮膚黏膜處是否存在瘀斑、瘀點、痰液粘稠度及大小便顏色,一旦發現出血征象需及時匯報給醫師。(6)心理護理。由于長期的治療會增加老年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再加上患者的缺乏對糖尿病、心肌梗死疾病的認識,健康意識薄弱,不利于后期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老年患者的溝通,予以更多的關心和照護,對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予以不同的健康教育,便于整體提升患者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及搶救成功率,幫助患者平穩渡過危險期。